为了解三线精神,情系三线团队来到3541厂周边居民区对退休三线建设者进行了采访,传承红色基因。
艰苦奋斗,从无到有
“靠山近水扎大营”,为响应毛泽东的号召,三线建设选址在山林深处,避免在城市目标明显。实践团队乘车前往三线厂居民区对在路边乘凉的一些的曾是的三线建设者老爷爷、老奶奶进行采访。额头布满皱纹依旧精神矍铄的董大爷热心地向实践团队娓娓道来,70年代刚来这里时,道路是狭窄的土路,一片荒凉,当时没有专门供运输建筑材料的汽车,每天晚上吃过完饭,工人们就从十里外搬一块砖,这样一干就是几年,才建成水塔和房区。
轻工业不轻
当问起当时工作辛苦吗,大爷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心声:“真是辛苦的很,轻工业不轻,为了国家,付出了很多。”早上起来,赶忙吃了早饭,就坐在流水线前,开始一刻不停的工作,当时工件如领子、袖子都有代号,每道程序都有规定的时间,大家都你追我赶,如果活干不完通宵加班也不足为奇。一年四季无不如此,“在板凳上坐得都起泡了。”大爷笑着说,很是坦然。当时的幸苦程度可想而知,工作是那样紧张,工人们争分夺秒地工作,夜以继日,不辞劳苦。
抛弃私心,奉献三线建设
当时工作是半封闭式管理,进厂有门卫检查工作证,产品的质量也要求得很高,说是多少针就是多少针,不能多也不能少。实践团队询问有没有留存下来的当年的产品,爷爷热情的请团队到家里参观,拿出了一件老军裤,自豪地说:“我闭着眼就能将裤腿很快缝好。”脸上露出了笑容。当年董爷爷是厂里的二级工,这个称号是对他工作本事的肯定,当时工人们不像现在这样按劳分配,付出的越多收获的报酬越多,靠自己的看家本领过好生活。他们为了国家的需要,勤勤恳恳,无私奉献。这正是新一代青年建设者需要学习的高尚品质,心系国家建设大业,不计较个人的小名小利,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奉献自己。
谆谆寄语,殷殷期盼
董爷爷见到年轻的处在幸福新时代的新青年能够想到向三线建设者学习,感到很是欣慰,董爷爷向实践团队深情地说:“你们年轻一代生活在一个好时代,你们要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爷爷的深切寄语声声入耳,深入每个实践团队队员的心中,队员们纷纷表示要谨记爷爷叮嘱,不负谆谆寄语 谱写时代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44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