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获得第一手的赣榆方言语料,探究方言的发展现状,“赣榆边界方言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自7月20日起开展实地调研,先后走访赣榆青口、黑林等12个乡镇,寻找方言发音人,至8月1日结束,逾时13天,收集到了大量的语音词汇语料。
连云港赣榆的方言在分区上地接中原官话和胶东官话,与江淮官话相邻,具有边界方言的特征,在语言学上研究价值重大。以研究赣榆方言的动态变化和地理差异为目的,实践团队采用田野调查法,以国家方言保护工作的语言调查表为材料,遵循科学的语言学调查方法,寻访赣榆各地。7月20日,实地调研拉开帷幕,调研小组顺利地找到了不同年龄段的发音人进行语料的收集工作。在得知调研小组的目的后,他们都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录音工作。随后,调研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并向各地的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寻求帮助,都得到了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气温在上升,但调研范围不断扩大,22日,调研小组顶着炎炎烈日,从柘汪镇一路往南,经石桥镇到海头镇,调研小组对方言的地域差异也有了直观的感受。23日,调研小组将人手分为两队,分别前往黑林、厉庄两地,调研效率明显上升,两日内即完成12人的语音项收集。接下来的几天,同学们还以赣榆中部的赣马、南部的宋庄、沙河、西部的班庄等地为样本地进行调研。尽管一度受阻,难以得到路人的驻足参与,但不少人还是受到调研小组热情的感染,也理解保护研究自己家乡话的重要性,协助语料的收集工作。最终,在调研小组的精诚团结和不懈努力下,8月1日,实地调研任务顺利完成。
方言是一个地方的人活生生的文化。只有与以之为乡音的人真正地接触和交流,才能从时间的长河中淘洗出隐形的宝藏和细节处的价值。在语音、词汇、语法的语料收集过程中,调研小组生动地感受到赣榆方言本身的特色,以及在传承演化中呈现出的不同样态。以赣马镇一地为例,此地为官话一分为二,南北两地方言向各自接壤的地方靠拢,地域差异较为鲜明。更为宝贵的是,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那些热爱自己的方言的人们:退休教师赵爷爷、退休党委书记陈爷爷、赣榆区史志办的王老师、沙河镇的一位幼儿园老师……他们与调研小组的同学亲切热烈地交流,除了提供了纯正的方言语料,而且对方言中字词的来历、语音的变化以及其他方言的知识如数家珍,对社会实践团队的工作大有裨益。调研小组多人也来自赣榆或周边,无疑经历了一次极有意义的对话,以另一种视角回到自己的乡音,亦作为晚辈接受了有岁月分量的文化洗礼。
“上穷碧落下黄泉”,重拾赣榆流动的方言文化,固非一日之功,而历经艰难,奔波十余日,纵贯十数地,则代表了当代青年为研究语言文化所能贡献的微薄之力。本次调研汇集了涵盖语音、词汇等内容各千余项的语料共数十份,后续将开启方言语料的分析工作。预祝“赣榆边界方言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再斩战果!
教师教育学院 林鸿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44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