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3时,“秀水流古韵——鹤壁地区民歌调查与研究”小组参观了
鹤壁市博物馆,通过实物及相关历史资料的浏览和查询,深入了解鹤壁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有领队王文宇及各位小组成员。
来到鹤壁市博物院门口,团队成员们就被眼前的建筑所震慑,圆顶的穹盖将鹤壁的历史古韵笼罩起来,汇集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队成员按照指示,进入了庄重肃穆的鹤壁市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有关“鹤壁市发展及成就”图片展,团队成员们认真听解智能语音讲解,共同了解了鹤壁市老城区的变迁以及新城区近些年的迅速建设,并在那些反映鹤壁人民艰苦岁月的照片面前拍照留念。由于团队研究的重点是有关鹤壁民歌,小组成员对症下药,来到了鹤壁市博物馆的三楼和四楼观看了各式各样的陶器、布币,博物馆还通过人物模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原始居民的生存场景和鹤壁市劳动人民早先采煤的场景,人们在几十米的地下拿着原始的工具进行劳作,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所有的一切完全靠人工来操作,这也就让成员们更加了解民歌描写挖煤情景号子内容的由来。在洞穴式的情境之下,团队成员重新模拟了煤矿工人的劳作状态,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众所周知,文学离不开生活,文学源于生活,而生活也离不开文化的熏染,劳动人民在枯燥无味的生活中,仍然可以苦中作乐,让民歌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增添五彩缤纷的颜色。其中,在鹤壁市及周边地区,采煤成为劳动人民的主要劳作形式。追溯到古代,看民歌产出的时代背景:两宋时期,河南省的煤矿开采,再细化到鹤壁市的煤矿开采,无论是开采规模还是开采技术方面,都得到了显著发展。
领队总结到:“……那时,豫北的焦作、鹤壁、安阳,豫西的密县、登封、宝丰、鲁山、渑池等地,都已经在大量开采煤炭。体力劳动已是相当不易,在闷热难耐的夏季,亦或是严酷寒冷的冬季,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民想要通过民歌的形式来排解自身的辛劳也就不足为奇了。”
通过本次活动,小组成员搜集了更多与鹤壁民歌起源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生动的讲解中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为进一步分析民歌的内容、解析民歌所要传达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以后如何号召现代人民重新关注鹤壁民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成员也表示这次活动承接了昨日郜清宁老师的讲述,将思想上的内容转换成了生动的实物,使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体会到先人们生活的境况,也从中更加佩服先人们的智慧。
总之,各位小组成员在本次活动中见仁见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促成了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0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