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开幕式上致辞: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四川高校水保学子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深受总书记致辞的影响,8月1日,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水保践行小团队去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多个地方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保护生态的实践活动。
队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引领下,依托于专业知识,在北川羌族自治洲茂县的光明镇与叠溪镇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当地水保措施对于当地土壤与植被的调研。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在加强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也为当地生态文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于烈日下,水保学子践行生态文明
实践前通过资料收集及实地考察,小分队了解到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在重大工程建设时形成的受损生态系统亟待生态修复。实践小分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了解此地的生态情况,为该地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支持。
样地植被调查是生态调查的第一环节,主要是记录乔木、灌木、草本种类、数量、质量、盖度(郁闭度)及分布情况。“开始干活!”在指导老师的一声令下,队员们迅速进入劳动状态。头顶烈日,身披焦阳,每一位队员都汗流浃背,却丝毫不怕辛苦。“理论与实践真是大不相同,辨别植物种类怎么这么难啊!”胡同学在植被种类调查的过程中说道。虽然分队一行同学都具有相应专业知识,但是繁重任务对队员来说都具有一定难度。指导老师给予队员们鼓励,教队员们利用拍摄识别工具辨别植物。若有些植物当场无法确认的,采集标本后,在实验室查植物志等书籍确定植物种类。队员们齐心协力,互帮互助,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土壤条件也是生态恢复需要调查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土壤性质的调查,筛选适宜生长的植物,选择合适的栽植方式,确定生态恢复模式,为生态恢复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原状土采集带回实验室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指导老师首先对队员进行了土壤采集培训。男女分工合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采集,做好标记后,带回实验室做有关实验,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往年数据作对比分析,分析土壤性质的变化,对生态恢复具有指导意义。
植被和土壤调查相结合,充分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水保学子践行生态文明,为生态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于屋檐下,水务人员共建美好家园
实地调研时,实践团队去往北川当地水务局采访专业人士有关北川生态环境的问题。周叔叔向我们讲到:“汶川—北川所在的青藏高原与成都平原的结合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质活动比较频繁,近年来,北川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活在羌城的人们,正享受着‘生态+’带来的惬意与红利。”
实践队员们经过走访当地住户了解近些年来北川生态的改变,了解现代的生态状况。近些年来,北川生态环境在逐渐改善,羌城的生活越来越惬意。水保学子在感受北川生态变化的同时,通过北川野外调研实践活动,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性质分析此地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特征,为继续改善此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于实践中,全体成员提高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进行实践的基础,成员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收获了很多。在大学期间社会实践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每次机会都弥足珍贵,为水保学子的技能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次实践活动就是对于我国自然生态发展的积极响应。于实践中,水保学子在践行着生态文明,在建设绿色家园的路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1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