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日下午1:30,“拈笔古心生篆刻,杏花春雨江南”虞山印派暑期研究实践团的实践活动如期开展。团队由五人组成,团队的领队是徐成煜,队员有沈欣燕、金慧滢、黄錞予和程卢译。今天主要的实践活动地点是常熟方塔园。
他们一行来到了古城东端的宋代古迹旧址上的古典园林,这里有著名的“崇教兴福寺塔”,也有种类齐全、数量惊人的碑刻作品,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园林曲折多变、曲桥亭台、轩廊水榭、山石花木相得益彰。正是在这样优美静谧的地方,才有了篆刻文化历经百年的生生不息。
(图为位于常熟方塔园内的常熟碑刻博物馆)
他们一路循着路标,找到了位于方塔园中的常熟市碑刻博物馆。全馆面积约4000平方米,采用江南古典园林格局而建,碑廊全长500米,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俗、人物传记四个展区,共展出唐、宋、元、明、清各类石碑800余方。同学们纷纷进入碑廊中进行观察比较。各式各样的石碑数量巨大,目不暇接,于是大家临时决定进行分工合作,两人为一组,安排好各小组的观察研究任务之后,分头行动。他们两两凝神静气,仔细观察石碑的篆刻特点和文字内容,结合上课时所学习到的古代汉语的知识,对这些文字进行特点的归纳,并且不时低头记录。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要数《明常熟县思政乡重建真武祠记》了,它是礼部尚书大学士顾鼎臣撰文,由文征明书,吴鼐所刻。是明代碑中的精品,同学们围着它赞不绝口。
(图为位于篆刻博物馆内的碑廊)
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他们选择了求助于碑刻博物馆的负责人,顾先生详细地为大家讲述了常熟碑刻文化,同时与苏州碑刻文化进行对比,讲述了碑刻技艺的第二代传人周梅谷的故事,又对苏裱和拓片等等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顾先生提到,经过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会出现侵蚀、粉化、霉变、缺损等问题,这对于文物的保护和篆刻文化的推广和发展也是一大挑战。他们又和一旁在方塔园喝茶的几位当地老人聊起了天,提起方塔园这几年的变化,老人笑眯眯地和我们说道,碑刻艺术馆这几年变化挺大的,政府也给予了相关的保护和扶持政策,碑廊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对于碑帖的摆放也考究了许多,十几年前这里的碑还是保护措施很少的,现在好了,也有了统一的管理。老人露出欣慰的微笑,又说道,我父亲也是搞碑刻的,碑刻文化博大精深呢!
(图为志愿者在仔细观察碑刻作品)
他们一行在老人身旁围坐下来,和老人一起聊天,谈笑风生,一片其乐融融。老人也说了很多关于虞山文化的想法和感受。或许,对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就在碑刻博物馆门口这棵几千年的古银杏树下,不断生根发芽,在老人与年轻人中,一点点传递,相信历经岁月的洗礼,纵然碑刻上的文字不再字字清晰,但传承吴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也在这烈日炎炎之下,变得愈加清晰明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3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