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9日下午1:30,“拈笔古心生篆刻,杏花春雨江南”虞山印派暑期研究实践团的实践活动如期开展。团队由五人组成,团队的领队是徐成煜,队员有沈欣燕、金慧滢、黄錞予和程卢译。今天主要的实践活动地点是常熟市博物馆和小山台街。
她们一行首先来到了古城中心,虞山脚下的常熟市博物馆。常熟博物馆坐落于古城区虞山东麓仲雍、言子墓旁,下辖常熟古琴艺术馆、王石谷纪念馆和清权祠陈列馆,在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常熟博物馆共有大大小小八个展厅,在正门展厅中陈列了关于虞山印派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特征。
(图为成员们在常熟博物馆前合影)
走近常熟博物馆,她们马上就被馆中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吸引了,她们依次参观各个展厅,期间交流不断,尤其是墙上贴着的“金石华彩——虞山印派”的那部分展品,给她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经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清朝初年,由沈龢、林皋、王瑾等虞山印人以相似的印品风格、雄厚的创作实力、艺林的地位和影响,创立了虞山印派。其中林皋的成就最为突出,被认为是虞山派的开山鼻祖,在馆中可以看见林皋印品的一些图片。比如林皋的“长笛一声人倚楼”印章,字体大气磅礴,整齐干净,给人以一种平衡感和庄严感;林皋的“红树青山合有诗”印,每个字围绕中间形成一个圆形,充满了构思的巧妙和排版的精巧,让人不觉赞叹。除林皋的印选外,博物馆中还有赵石的印选,例如赵石的“张鸿私印”,其的字体比起林皋的更显圆润和谐,但少了几分庄严大气,二者各有千秋。
(图为虞山印派鼻祖林皋的印谱和相关资料)
在博物馆的各位行家的介绍下,她们逐渐解除了心中了疑虑,并且对虞山印派的传人及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懂得了在一幅好的印品中,该如何排篇布局,篆刻字体,明白了如何虚实在二者之中寻找平衡。
离开了常熟博物馆之后,她们来到了旁边的小山台街,小山台街在常熟博物馆和常熟市图书馆之间,街上以前都是笔墨纸砚和古玩器具的店铺,如今只剩下寥寥几家,她们走进一家名为“雅茗轩”的印章店,老板悠闲的坐在里头的竹椅上,玻璃柜里展示了几件印章成品和一些美丽的印石。同学们纷纷伫立于柜前仔细观察,赞叹艺术的精美与篆刻的不易。此外,印章店的老板也和同学们探讨了一些对于虞山印派文化的传承发展的一些看法,以及对于如今印派文化生存之艰难的感慨,这也让她们感慨颇深。
(图为小山台街附近的古玩市场)
(图为成员徐成煜在与古玩店老板交流、询问)
自此,今天的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在回家的路上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今天的收获,赞叹虞山印派发展的不易与印品的精美,感叹如今印章店铺生存的不易和艰难的处境,今天的参观与采访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有利于他们进一步了解和传播虞山印派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3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