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志愿者们正在勾勒线条。罗雪莹 摄
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战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7月7日,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建设美丽乡村,助力精准扶贫”实践服务团队深入重庆市万州区茨竹乡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五天的“三下乡”活动中,墙体彩绘成为一大亮点。据了解,在该校管理学院副院长张仁军教授的指导下,在管理学院全体教师的支持下,志愿团队共对茨竹乡盛家村、枣木村完成了十余幅彩绘,平均每幅面积达4平方米。彩绘的风格特异,有素雅大气的水墨画,也有活泼俏皮的儿童画,还有栩栩如生的动物画……每到一处绘画地点,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
旅游管理系研究生李鹏飞是本次墙体绘画的实施负责人,他与张仁军教授、同事一起对茨竹乡的乡情和文化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是当地的一大特色。。
川鄂茶马古道茨竹段横贯茨竹全境,是新田-茨竹-赶场-利川的重要商道,主要运输桐油、盐巴、水果等。而全长1.2公里茨竹乡凉水井-双王庙段的茶马古道保存较为完整,以花石板为铺路石,道路两旁有平均树龄超过260多岁的古柏树,有形状各异的奇石,沿途还有幽深僻静的翡翠峡谷……为了更好地体现当地特色,打造一个真正和谐的人居环境,张仁军教授对茶马古道沿线的旅游文化开发进行了细致地设计,以茨竹乡盛家村景观打造为重点,结合茶马古道悠久的文化意蕴,致力于将盛家村建为“茶马古道上的一站古村”。同时也走访了盛家村、枣木村30多户条件合适的人家,对每一户人家都进行了个性化设计。
“每一幅彩绘都是经过我们深思熟虑、精挑细选后才决定下来的。”李鹏飞说对于哪面墙上画什么、怎么画,他们都是有依据的:如果村民的墙两边刚好有个柱子,柱子上也有绳子,他们就会画上几只猴子,让人感觉猴子似乎正在荡秋千一样;在村民经常杀年猪的地方,就在外墙上画了一只又大又肥的猪;对于没有窗子的墙面,就给它画上一扇文化窗,让路过的人能够与窗子里的人进行互动,增强交互感。他说在所有的作品中,他最喜欢的就是那幅“开饭啦”,感觉特别亲切,富有童趣,也总能让他回想起那一段总被母亲催促着回家吃饭的童年时光。
图为“开饭啦”。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本次墙体绘画主要由4位管理学院17级广告专业的同学进行勾勒、描边,其他专业的20多位同学则辅助调色、涂色。“我们要有绘画基础一些,这样安排效率也会更高一些。”参与绘画的志愿者何敏说到。虽说看着绘画容易,但操作起来也的确遇到了困难,“每个遇到的麻烦最后都会变成我们的快乐源泉。”志愿者罗雪莹向记者介绍了他们遇到的难题,首先是由于阳光太刺眼,之前准备的投影仪派不上用场,这时候随队老师就会抖动一下投影仪,只要一抖就能够看见画的边缘,于是他们在全程抖动的投影下完成了初步的勾勒;除了技术问题,蚊虫叮咬也成了一大难题,在茂密的树荫下、草地旁,这群“充满朝气”的志愿者们总是被蚊虫关注的对象,全队唯一一瓶的花露水瞬间成了抢手货,半天下来就已经所剩无几。
据悉,本次盛家村、枣木村的墙体美化,是包括在张仁军教授为两村量身定制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的,与此同时还有乡村的入口景观设计、街道设计、梯田改造等一系列改造计划。该计划结合了当地特色与文化,因地制宜,且考虑到游客与村民的双向需求与互动平衡点,努力挖掘出有价值的旅游开发线索,推动了茨竹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稳定发展。
助力茨竹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茨竹人居环境水平,帮助茨竹建设成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是志愿团队所有师生的真挚期望。“这次墙体彩绘,能够让当地的乡村面貌切实发生一些改变,为原本单调的墙面注入一些新的活力与激情,同时也增强了乡村的文化底蕴。”管理学院学办主任席小涛表示,她还说到对于本次参与墙体彩绘的志愿者来说也是他们学以致用的一个过程,使其意识到作为大学生也能够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出一份微薄之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4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