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苍茫说塞北 门源如今胜江南
来源:食品学院 作者:王灏然 李佳宇 /文
青藏高原上的油菜田如何在十年间摇身一变成为“青海不得不去的景观?”,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何碰撞出生生不息的光彩,偏远地区的年轻人又有因何一批批昂首挺胸走出去?
食品学院赴青海门源服务队,以建国70周年来门源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为调研线索,奔赴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倾听这个刚刚完成脱贫验收地区的故事。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对比门源今夕变化,了解脱贫走过的风风雨雨,感受祖国如今的繁荣富强。
踏入机关——“扶贫,就是多方拧成一股绳”
调研期间,服务队走访了门源县教育局、文化馆、图书馆、当地中学及门源县青石嘴镇人民政府。
教育局督导室哈进文主任以讲座的形式向队员介绍当地职教情况的改观,“门源的入学率说提高已经不太确切,应该是跃升。从三免一补到营养餐,减轻了学龄儿童家庭很大的压力。”哈主任说。“教育收效慢,看似和扶贫无关,但是扶贫本身,就是各方拧成一股绳,每一方都不能留短板才能做到。”
队员们在文化馆收到了艺术团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从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到海纳百川的出土文物,队员们领略了从汉朝以来门源的前世今生。随后,队员们走进设备齐全的海北二中宣讲、给因为人员不足而犯愁门源图书馆提建言献策、向青石嘴镇政府工作人员问卷调查。
对话市井——“开农家乐,收入翻了几番呢”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一跃成为赫赫有名的花海、从第一产业逐渐转型到第三产业、完备的油菜产业链从无到有,门源只用了7年。
调研队发的问卷表明,对门源的生态环境表示满意的占93%,对周边交通感到便利的占86%,家里有医保的占100%。在发放问卷的时候,一个在门源百里油菜花海畔开农家乐的老阿公乐呵呵地说:“孩子们外出打拼,我们老两口就在景区前开农家乐,不是很累,但是每个月却有好几千块钱补贴家用呢。”
队克服了语言不通,高原反应等很多的问题和障碍,每位成员都深觉不虚此行。服务队全员都真真切切感受了到门源的沧桑巨变,增长了深入基层、与人交流的实干能力,并且认识到了知识的不足,眼界的有限,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能有效地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4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