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是焦裕禄同志生前在兰考除三害工作中写下的一篇文章。文章刚刚拟好四个工作标题,肝病又严重发作,焦裕禄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心系群众,生病住院期间依旧坚持了解兰考的灾情,从不谈自己的病情。在焦裕禄精神的激励下,兰考人民务实求真,开拓进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道路。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焦裕禄精神,探访兰考县脱贫致富的新道路,2019年8月10日至1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河南天民种业公司实习调研服务队来到了焦裕禄精神所在地——兰考进行参观学习。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他用人生42个春秋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生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尚,在人们心中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兰考县的干部群众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三害“内涝、风沙、盐碱”得到有效治理,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泡桐产业,助力兰考摆脱贫困。故了解当地文化,学习焦裕禄精神也是此次同河南天民种业公司进行实习交流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保证学习参观工作的顺利开展,队伍在出发前已同相关纪念馆人员取得了联系。
乌云密布,小雨淅淅,但却无法阻挡队员们学习焦裕禄精神的热情。队伍首先来到焦裕禄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便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金字,是焦裕禄同志一生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在旁边由江泽民同志所题“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的馆内,队员们看到了焦裕禄生前所使用的一些物品,很多衣物被褥等,都已打满了补丁。大家时而驻足观看,阅读一些记录和歌颂焦裕禄同志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队员们都深深体会到焦裕禄同志生前是如何为兰考人民而不懈奋斗的。在焦裕禄同志的墓碑周围,苍松翠柏环绕,巍峨的汉白玉长条石砌成他永恒的墓碑,墓碑上面镶嵌着焦裕禄同志的烈士头像,镶刻着“焦裕禄烈士之墓”几个大字。看到纪念碑正面镌刻的毛泽东主席手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更加重了队员们对焦裕禄同志的仰慕之情。
之后,队伍又乘车来到了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前,参观了当年由焦裕禄同志亲手种下的桐树——焦桐,并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到焦裕禄同志为了解决兰考的风沙问题,曾在牛棚与一名老人彻夜长谈,最终确定了在兰考种植泡桐来防沙固土进行发展。现如今,由泡桐树衍生出来的乐器、家具等产业生产已是兰考的一大产业特色;那棵桐树也已长成参天大树,见证着兰考的发展,每天前来学习焦裕禄精神参观焦桐的人员数不胜数。
第二日,我们继续参观学习。首先,队伍来到了兰考四面红旗博物馆。在这里,我们看到焦裕禄同志当年树立的“四面红旗”: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韩村的精神、双杨树的道路。几十年来,他们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激励兰考人民彻底战胜了“三害”,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改天换地的进取精神在兰考大地经久传颂。在兰考四面红旗博物馆,我们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干劲,“人心齐,泰山移”的精神,“穷,咱穷到一块儿,富,咱也富到一块儿”的道路。“ 四面红旗”所代表的精神正是焦裕禄精神的真实写照,在岁月的洗礼中,它不仅成了兰考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宝贵财富。
接下来队伍到了“金牌农家乐”——梦里张庄。2014年3月17日,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习总书记亲临兰考指导党的教育实践活动,高度赞扬焦裕禄精神,重温《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首词;亲临当年焦裕禄找到治沙良策的张庄村,看望贫困群众,并进行座谈。张庄村从此成为实现“三年脱贫、七年奔小康”目标的聚焦点。而张庄不负厚望,以焦裕禄精神为支撑,充分发挥了地理环境优势,以及所处位置的自然资源,彰显了区域特点与特色。这是依靠人民群众,真抓实干的结果,这也是人民团结一心,诚朴勇毅的结果。
天色渐暗,但兰考街道上却是一片繁华。当年焦裕禄同志一心为百姓着想,为了解除兰考内涝,盐碱和风沙这三害问题,立下遗嘱,愿死后安葬于兰考。他说,“活着我没有把沙丘治理好,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焦书记,现在的兰考不仅仅治理好了三害问题,而且摘掉了特困县的帽子。这繁华,如您所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7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