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为了探究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安徽财经大学“一片红忆入梦”社会实践调研小队共9名成员在上海市宝山区集合,他们将在这里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为时共三天以“抗日战争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与启示”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本次调研于7月26日圆满结束,在实践过程中小队收获了满满的成果。
【英烈永流传,红忆入梦来】
小队成员第一天的行程是上海市淞沪会战纪念馆。该纪念馆主要记录了1937年间发生在上海地区的日军侵略战。在参观过程中,小队成员了解到淞沪会战具有着标志着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在战争过程中的三个月里,共有超过30万名中国军人战死沙场,数十位将领阵亡,这个数字是日军的七倍有余。讲解员说道:“淞沪会战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真正可以用一寸山河一寸血来形容。”
参观过后,小队成员分别发表了自己对于淞沪会战中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的理解。他们发现,在抗日战争背景下的民族精神并不仅仅局限于爱国精神,更有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复杂内涵。
(“一片红忆入梦”小队在淞沪会战纪念馆外的合影)
【民族精神存于心,抗战血泪没齿记】
经过了一番深刻的讨论,小队成员希望了解现代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们对于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的看法与了解深度。因此,7月25日,调研团队分别在网络上与上海市外滩地区向各色人士发放调查问卷,并提供明信片让人们写下对曾今为国捐躯的英烈想要说的话。
根据问卷调查与现场采访的结果,调研团队发现,人们的年龄与其对抗战的了解程度呈递减趋势,并且巨大多数的人们对于抗日战争的了解来自于长辈的口口相传。而对于抗日战争的态度却是以反思为主,对于侵略者的仇恨在随着年龄比例降低。在民族精神这一方面,除了对于爱国精神的统一认可,老一辈人较新一代更加看重艰苦奋斗的抗战精神,而新一代则趋向于紧跟时代发展的创新精神。
通过问卷与实地调研,小队成员发现,当代社会对于红色文化的宣扬力度并不足够,但人们对于当年的历史与记忆仍在传承。而在传承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深入的思考抗日战争背后的事物,而不是曾经的国仇家恨。成员讨论后认为:对于仇恨的淡忘并非是一种麻木,民族落没的原因才是人们所应当铭记的,人们越来越不愿意直面历史,而是用思想去总结历史,用历史去探索前路。
(队长潘旭洁在进行实地采访)
【朝阳初明,前路似锦】
对于当代人们对于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的见解已经有所了解后,调研团队希望看到未来主流社会对于抗日战争对于民族精神的影响有着怎样的展开。因此,本着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7月26日,团队成员分别前往上海与家乡的多所知名高校,并向学校中的在读大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深刻的讨论。之后,再次向负责红色宣传的大龙山红色风景区办公室主任探讨关于对当代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多项办法。
在与大学生的交谈中,“一片红忆入梦”队了解到他们希望对红色文化传承过程中商业化机遇的探求,以及抗日战争为未来人们需求所带来的改变。从他们的口中凸显出一种对于传统文化,中华历史的改造,创新,令其散发出新的活力。而在与安庆市大龙山红色风景区办公室主任的对话中,团队成员则看到另一种角度的回答。他说:“我们对于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甚至是整个近代史,可以创新,可以反思,但是一定不能忘记一个弱小国家所遭遇的屈辱与折磨,不能忘记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了如今繁荣的社会所付出的血泪。”
(团队成员方昊正在向领导了解他的看法)
本次社会实践的开展让“一片红忆入梦”实践调研小队对于抗战时期的民族精神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于由抗日战争所凝结的民族精神对当今教育与人民思想的影响。小队成员总结出民族精神不仅仅只是来源于已经既定的历史,更大一部分应当是我们当代生活中一步步加以升华的结晶的思想结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59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