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十九大号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研究试验班30名学生赴洛阳、昆山、湖北、安徽、辽宁五个地区,就戏曲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展望戏曲未来。
探戏曲之乡,寻发展现状
团队通过对戏曲博物馆馆长的采访,与戏剧演员的走访交流中了解到,当代戏曲艺术存在许多危机与不足。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地方戏种或者地方戏已经逐渐没落,尤其是一些稀有剧种濒临消失甚至已经消亡。在昆山,昆山戏曲博物馆馆长提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剧种尚有368个,目前只剩下286个,相当于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在消失,而全国范围内,有20%到30%的戏种只有一到两个戏曲班子,出于消失的边缘。听完馆长的一番“诉苦”之后,全队都沉默了,但是究竟是什么引发这样的现状呢?我们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以下有两点尤为突出:
一、戏曲票房急剧下降,剧团经营困难。自古以来,戏曲产品不可避免的存在其商品性质,戏曲事业作为文化艺术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票房直接影响到了它的繁荣程度。但在这些年戏曲演出出现萎缩、票房不景气。
我们分别对分别位于昆山、辽宁、湖北等地共计8家戏剧院的演出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令人震惊,从15年前的平均112场的光荣业绩,到现在的年均50余场,戏剧的演出场次大大收缩,在河南,通过著名豫剧演员王惠了解到,以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己剧团的戏剧院进行演出,而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各地进行巡回演出,而且有的时候由于人数场地等因素不得不放弃出演。曾经名震全国的河南省豫剧一团,解放初期,为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率领剧社到全国各地巡回义演,捐献“香玉号”飞机,并赴朝鲜慰问亲人志愿军。如今也免不了衰落危机的波及。但是一团正在顺应时代潮流进行转变。王惠团长告诉我们,戏曲的发展离不开观众,要以广大农村基层为重心,推动戏曲的发展。现在絮叨剧目演出将目标转向城市,且每场都是大手笔,演出的门票价格也水涨船高,不但没有吸引更多的观众,甚至失去了更多的观众,将这些戏迷们拒之门外。因此河南一团在全国举行了50余次义演,宣传豫剧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戏迷。
二、戏曲脱离人们的审美需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通过对江苏省苏昆剧团的采访调研,我们了解到困扰剧团的一大难题就是以前的戏曲跟不上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戏曲的创作源自于民间,深深扎根于乡间。戏曲的题材也出自于现实生活,是需要民间艺术的不断滋养。现在的戏曲人物性格复杂,思想内容深奥、晦涩难懂。脱离群众感兴趣的人和事。另一方面,人们对体现在戏曲上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寻找看点,这些都对戏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我们从其他地方的戏剧演员的采访中,了解到戏曲内容要更贴近生活,突出娱乐性,长于情而疏于理,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现在某些剧种发展状况不佳,他们往往一味的埋怨观众不知其音,一味的在观众身上找原因。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戏曲的题材内容脱节。所以戏曲创作队伍要十分注重戏曲内容上的改造,一方面在人物刻画、情节结构上进行调整,追求真实性。另一方面,在人物刻画方面追求真实性,充分反映现实。同时,也要借鉴同行姐妹的艺术,例如电影、话剧等等的艺术技巧,兼容并济,海纳百川。
在以上问题上不同地区的戏团们发出了相同的呻吟,对此的看法也五花八门,各有所见。最后,王惠团长强调道在戏曲本身的问题之外,国家也要加大对戏曲的扶持力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戏曲教育模式,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继承传统,在不断的发展中实现创新,吸收其他不同行业的文化经验,丰富戏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戏曲将走出困境,做出突破,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63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