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遇见再遇见
2019年8月13日上午9时,上海市上海图书馆正门前集结了一群来自兰州大学的学生,一段独一无二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拉开了序幕。
(上图摄于上海市图书馆)
兰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而这次社会实践在以“石库门”为目的的社会研究之外,更多了一份“寻根探源”的意味。兰州大学是一所海纳百川的综合性大学,收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兰州这个城市更是充满了历史文化底蕴,以固若金汤的“金城”之名夹守着西北的咽喉。而上海,这座包容万象的国际化大都市似乎与兰州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正如兰州所在的甘肃地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这批来自兰州大学的学生也开始探索隐藏在繁华大都市之下的海派文化根基。
本次暑期实践的调研对象是老上海的典型建筑——石库门,其是一种中西合璧的中国传统民居,是上海历史的见证者。现今由于上海城市规划的需要,石库门的“存与否”成为热议话题。队员们决定先从文献资料下手,找寻历史文库中留下的足迹。
(上图摄于上海市图书馆)
为了做出一份关于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完美的调查问卷,上海图书馆的特殊馆藏“上海年华”地区文献馆藏就成了同学们的“主阵地”。
(上图摄于上海市图书馆)
(上图摄于上海市图书馆)
说起上海,就能想到新天地等著名的地标。其实,新天地本身是石库门商业化改造的经典建筑。整理问卷之后,同学们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此地一探究竟。
(部分新天地商场外观)
(新天地内部保留的石库门结构)
(新天地内部保留的石库门结构)
正值第二次淞沪会战“八一三”事变当日,下午,同学们前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而中共一大会址就是一座石库门建筑。这对兰州大学的暑期实践小队而言,值得仔细观摩。同时,对中共一大会址改造修缮的方法能否运用到其它的旧式石库门住宅区,也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
(队员们就一大会址的发展展开想象)
(队员们调研一大召开会场雕像)
象征着海派文化的石库门因为其时代局限性,无法保留原有的使用价值,但仍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一代人的回忆。而如何发挥石库门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就成为了兰州大学学生们思考的问题。
对于旧城改造工程,民众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怀揣着这样的疑问,兰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念吾新村、中共二大(辅德里)、同福里为核心,在其内部及周边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
(队员在中共二大会址前采访民立中学的女高中生)
(部分队员对实际问卷调查过程分析讨论)
(在天桥避雨队员们也不忘调研任务)
(对美国人进行问卷调研)
在离石库门有较远的地方,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半改造半保护,队员们也认为这是大多数人。然而当他们到了石库门里弄,却得到了与预想中不同的答案。
虽然被采访的老一辈居民对石库门有与生俱来的感情,但他们也认为最早的一批石库门(如念吾新村)如今已经很难坚持下去,相关部门的非结构性修缮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居住条件仍然比较恶劣,所以他们希望把石库门内部修缮好,保留原本的居住模式。
(队员在念吾新村对石库门住民的采访)
(对石库门的非结构性修缮作用十分有限)
而很多中年人却持有不同看法。他们在沪打工几十年,却始终不敢以真正的“上海人”自居,当年上海很常见的石库门似乎映射了他们付出的青春。他们选择完整保留石库门建筑,不带任何性质的改造。不是故乡人,犹念故乡城。
面对石库门确实存在的构造问题和一代人难以割舍的情怀,同学们再次陷入了沉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66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