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第一天,穿上印有校徽的天蓝色队服,别上中国共青团团徽,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我与队友们集合,正式踏上了“文化邮递”实践征程。实践第一天,我们拜访了位于泰山文化大厦的泰山旅游和文化局。作为一个泰安人,我对这栋大厦并不陌生,然而作为采访访问者的身份走进这里,还是第一次。一路听着徐主任的介绍,我不禁开始用旅游和文化的眼光来重新了解和定位这座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城市,原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文化符号的展现,处处都渗透着泰山文化的缩影,泰山文化已经融入每一个泰安人的生活,也许我们的生活也正是泰山文化的一部分。采访初期,我战战兢兢,紧张兮兮,不敢开口提问,又担心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然而随着采访的进行,队员们的积极大方和工作人员的热情亲和打动了我,我渐渐放松,主动参与到采访互动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泰山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泰山旅游文化的发展现状,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进行了充足的背景知识储备后,我们开始了泰山石刻志愿讲解活动。上山前我们搜集了大量石刻资料并整理了讲解稿件。上山前一晚,虽然已经熟悉了讲解稿,我还是抑制不住地担心——如果游客们不配合怎么办?讲解会不会没有吸引力?我紧张忘词怎么办?游客们提问到我不了解的内容怎么办?重要数据可千万不能说错……我忍不住对着墙壁、镜子反复练了好几遍,把讲稿中涉及到的其他知识也几乎搜了遍,终于翻来覆去折腾许久之后睡去。第二天上山,内心的紧张激动掩盖了身体的劳累,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我们组负责讲解的石刻。看着不远处的是“虫二”石刻,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却又左右迟疑不敢向前,进一步又退一步,我觉得自己简直好像一个摇来晃去的不倒翁。正当我犹豫纠结时,一行游客向我们走来,在队友们的鼓励下,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主动上前介绍我们的活动,并顺利地开始第一次讲解。出乎意料的是,我居然几乎“零失误”地完成了讲解,吸引了许多游客。“好!小姑娘讲的不错!”我甚至得到了掌声鼓励。心中说不出的兴奋和感动。游客们散去后,队友们兴奋地上前说效果很不错,我只觉得脸颊发热脑袋也发热,很是激动满足。来不及等我完全冷静下来,又有一波游客上前,我开始了又一次的石刻讲解……就这样,在石刻前我们迎来又送走了一波又一波游客,从青涩胆怯的试探到自然大方的交谈,我们越来越大胆自信,从游客们的支持鼓励和感谢声中,我们也越来越坚信石刻宣讲的重要性和这次实践活动对于宣传泰山石刻艺术的切实意义。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许多游客都愿意积极配合,但为了使问卷调查结果更有代表性,我们更多的是选择已经对泰山石刻基本浏览了解过的下山游客,大部分游客表示过于劳累不愿填写问卷。一次次的笑脸相迎却换来冷漠拒绝,实践队员们有些垂头丧气。但是我们不会放弃,相互安慰鼓励,分析调整策略,把调查目标重点放在正在休息的游客们身上,果然成果率高了很多。为了得到充足的样本数据,我们在泰山景区、天外村附近等多个地方对上下山的游客们进行调查采访,为他们耐心讲解问卷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获得了近三百份珍贵且有效的问卷资料。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有许多游客表示他们只顾着爬山,几乎没有注意周围石刻,但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对泰山石刻和书法艺术有很大兴趣的游客,他们认真填写问卷,给我们的活动和景区的石刻保护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我们还有幸采访到了泰山文化研究院的刘教授,向他请教了许多比较有专业深度的问题。刘教授谈起泰山文化和精神,可谓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当我们问到一些关于书法方面的专业问题,刘教授说:“虽然我也在练书法,但不是专业研究这个的,专业的问题,我不了解,不敢多说。”教授的严谨研究态度和博学多识让我们深受感动。临走时,刘教授动情地说:“我们已经老了,希望年轻的你们尽快成长起来,为泰山文化的研究再做贡献。”泰山作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研究价值极高,然而研究条件艰苦,专业性要求高,研究工作后继无人,不禁令人叹惋。我们年轻的一代,也应该学习刘教授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踏实肯干的精神,努力成长为建设型人才,奉献自我,回报社会。
上山时紧张无措,下山时感慨万千;实践前满腔热血,实践后总结经验,留下的更多是思考。写下了很多,写不出的更多;了解了很多,待探索的更多;学习了很多,该成长的更多……感谢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泰山文化旅游和泰山石刻艺术,让我锻炼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让我收获了满满的爱与感动。青春曲园,此行无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66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