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已经结束,回首在济南的这几天,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感受到非凡的意义。这次实践中,我了解到了救助站进行救助的基本流程,现在的基本情况,也接触到了真正的受助人群,让我对救助站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这次实践,我走出校园,走出舒适圈,切实地体会社会,增长知识,磨炼意志。
在救助站的这段时间,我们接触了各种档案,包括至站、购票、护送。仅半年的时间,档案材料就已经达到了几百份,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会有两到三人前来救助站寻求帮助,这个数字是我所没想到的,在如今的社会状况下,仍有很多人需要救助站的帮助,同时这也说明了救助站的重要性。我们在救助站还接触到了儿保科的受助人员,他们来这的原因各不相同,滞留的时间也各有长短。以前也只是听闻孤寡老人或者留守儿童的辛酸,当真正接触起来,对内心的冲击依旧很大。指着铁门外想出去却说不出言语的奶奶,出现行为偏差躲在角落的红红,还有语言不通一直很安静的帅帅。尤其是最近至站的那位十岁的小朋友,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学习英语非常的快,记忆力也很好,他告诉我们他喜欢英语,他还有着一个出国梦。如果他出生在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庭,那他的将来一定是前途光明的,但事实是,他的归宿还是一个问题。为了保证受助人员的安全,儿保科该层楼两侧是封锁的,那么这个一个小孩子,每天和三个不易沟通的阿姨奶奶在一起,不能出去,没有人聊天,每天只能自己看动画看书,可想而知,这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将一个还没展翅翱翔的雏鹰折断了翅膀。
这次社会实践是我第一次去往救助站进行实践,所见所感和去之前所想的略有不同。救助站,应当是设施齐全、分工明确、待遇良好的组织,作为一个社会公益性的机构,救助站应该具备着充足的资金和物资去为流浪人群提供帮助,应该是广泛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但真正的救助站,物资只能说是足够的,条件却并不优厚。工作人员并不是很多,每日午餐也没有很丰富,普普通通到让我佩服在这里工作的人员。在现在这个经济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社会,其实还有一群人被遗落,普通大众对救助站和受助人员的关注太少,给予的支持也太少。儿保科王老师曾告诉我们,救助站承担的就是为社会兜底的工作,业务科张科长也反复强调,在救助站工作,就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不能怕麻烦。然而,救助站为社会兜了底,社会却并不会因此过多关注救助站和流浪人员,我们时时强调献爱心,也不知这份爱心到底去了哪里。
在我们享受着父母和社会给予的幸福生活时,有这么一群人还在孤独地活着,他们不起眼,很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他们或有精神障碍,或有残破家庭,因此他们的人生并不完整,他们缺乏关心,缺少爱,会孤独。当我们抱怨眼前的失望时,我们所拥有的确可能是他们企及不来的东西。我们被保护的太好,因此太过于理想化,待真正接触到社会时,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不尽人意,自己的力量又是甚微。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充分利用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武装自己,改变对流浪群体的看法,也改变周围人对他们的看法,尽力为救助站做出一些支持。多投身于实践,去体验、体会存在于这个社会上的更多可能性,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能够停下脚步,回头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一点温暖,也给自己的生命给予一点厚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67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