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农学子赴酿酒厂觅绍兴黄酒的前世今生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作者:单文琪 郑术杨

7月23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八人前往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区酿造一厂进行调研。这是中国最大的手工酒酿造基地,占地面积120亩,年产2万吨绍兴黄酒。

“做诚实人,酿良心酒。”一进酒厂大门,八个大字赫然在目。在酿造厂负责人余小英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蒸饭间,前酿间,煎酒间,压榨间等地,了解到了黄酒的前世今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蒸饭机,这是该厂唯一使用的大型机械化仪器的地方。蒸饭机将一定比例的糯米煮熟,再将糯米糊分装到大缸中。“大缸的作用就是排出二氧化碳,通入氧气,进行前发酵。”余小英介绍道。“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黄酒的品质,因此每隔四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计温。放置四到五天以后就要将酒转移到外面的小坛里去,露天底下再放三个月,进行后发酵。接着运输到二楼,将酒糟压榨,酒与糟分离。酒糟可进行进一步蒸馏做成白酒,黄酒原浆则放到煎酒车间里进行最后一步高温消毒。此时的酒略带一些奶黄色,通常会加入焦糖色使之更好看。最终,制作完成的酒会放到中央酒库存储。”

经过一代又一代酿酒技师的口授心传,传统的绍兴黄酒酿制工艺才得以保存下来。“缸边冻得十指僵,换来开春黄酒香”。虽然经过现代化改革,但大部分工艺仍然需要黄酒工匠的操劳。农历十月中下旬酒厂开始做酒,十二月底和正月初开始煎酒,一旦开始酿酒,晚上基本不能正常睡觉。黄酒酿造的季节性很强,春节只能休息个五六天,就又要马不停蹄地继续。“酒一般要在四月中旬全部煎完,因为20度左右是酵母菌最好的时候,时间过长气温过高容易酸败。”余小英如是说。

走着走着,团队成员雷翔不禁对黄酒的取材产生了疑问。都说“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那么传统黄酒是否仍然使用鉴湖水酿造。对此,余小英解释道,近年来鉴湖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有些已经达不到使用标准,不能直接用来做酒。成酒要经过化验比对,如果不合格不能进入市场,更不能上餐桌。

在车间,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虽然破旧但仍然能用的大缸。弯弯曲曲的裂痕已经被铁砂拌和盐卤填补完毕,使用功能与新缸完全一致。余小英说,补缸技艺也是一种濒临消亡的传统技艺,现在大多数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师傅来补。没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会补缸的人越来越少了。

据了解,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学校都开设有黄酒酿造专业,但报考的人却不多。余小英说,学校里出来的与现场跟师傅教的其实差不多,做酒全靠经验积累,谦虚求教,并不是说学历高就能学得好。余小英也殷切地期盼有知识的大学生能到厂里工作,从第一步开始学。做酒如做人,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好。由于是夏季,气温并不适合酿造黄酒,厂里的许多车间并没有使用,她也建议下半年冬酿开始时(农历十一二月),同学们再来厂里参观实习。

离开酿酒一厂,团队成员纷纷感慨。工业化冲击下的传统黄酒仍然能保留其独到之处,并能结合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我们作为青年一代,理应肩负起身上的责任,将传统酿酒技术传承下去,将补缸技艺保留下来,不能让传统消亡在我们这一代。

注:煎酒是黄酒生产中的固定用语,其目的就是将生产过滤完成的酒,进行加热至90度左右,杀灭其中所有微生物,以便于贮藏、保管的过程。同时也是酒色沉淀提纯的过程。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浙江省绍兴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单文琪 郑术杨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浙江省绍兴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单文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0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经管学院开展新生破冰活动

为增进大一新生之间的了解,加强新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对彼此的认识,强化团体意识,淮阴师范学院交通路校区经管学院于2020年10月12日至10月17日,开展了新生破冰行动。经管学院全体…… 王怡惠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以心迎新—经管学院首日迎新工作顺利完成

2020年9月12日,天朗气清。为了2020届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淮阴师范学院遍结条幅,张贴标识,志愿者与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充盈校园。出于疫情期间的学生安全考虑,家长并不能像往年一样和新生相…… 张志豪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以心迎新——经管学院首日迎新工作顺利完成

2020年9月12日,天朗气清。为了2020届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淮阴师范学院遍结条幅,张贴标识,志愿者与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充盈校园。出于疫情期间的学生安全考虑,家长并不能像往年一样和新生相…… 张志豪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采访往日修渠老人
采访往日修渠老人今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情系林州,艰苦奋斗”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河南安阳林州的庙荒村,采访了曾经修渠的两位老人。一开始,我们向两位老人简单介绍了自己…
南京工程学院“白云黑土”暑期社会实践小队举行土地资源利用调研活动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7月16日至22日,机械工程学院“白云黑土”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在校园、农村和城市的不同地方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土地资源利用调研活动。随着时…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扬帆领航“祖国在我心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为了庆祝建国70周年,丰富小朋友们的爱国知识,激发小朋友们的爱国情怀,8月14日上午9时30分,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扬帆领航理论普及宣讲团进入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明星社区,开展了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建…
红旗渠精神源远流长
红旗渠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
湘潭市鹤岭镇皮影戏专访
(通讯员:郭一卉)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
实践队赴红旗渠纪念馆感悟红旗渠精神
为了更好的认识和学习红旗渠精神,今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情系林州,艰苦奋斗”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河南安阳林州的红旗渠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着当年修建红旗渠时的文献资料…
华农学子赴绍兴寻觅非遗传承新方式
2019年7月19日至23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浙江省绍兴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八人来到绍兴古城,感受黄酒文化,追溯黄酒起源,探寻酿酒工艺,力求在传统手艺和现代工业化生产中探索出一条弘扬中华优秀…
湘潭市鹤岭镇皮影戏专访·吴氏祖孙
(通讯员:郭一卉)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暑期“三下乡”影子戏博物馆之行
(化工学院通讯员:白天承)2019年8月14日上午7点30分,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湘潭市响塘乡暑期社会调研团队的全体成员怀着激动又喜悦的心情汇集在湘潭大学南门,经过前四天的前期准备,终于迎来了前往影子戏博物…
华中科技大学赴鄂豫湘艾草产业扶贫暑期实践队桐柏毛集纪实
在桐柏县毛集镇,我们首先调研了艾神艾草就业基地。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毛集镇艾草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听取了基地负责人对该基地的带贫效应、扶贫模式的介绍。艾神艾草就业基地主要从事艾草产品代加工,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