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唐山大地震及其重建影响因素的调研团队成员已全部抵达唐山,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此次调研以唐山大地震为调研重点与切入点,了解唐山市近40年来的变化与发展,感受唐山人民面对大地震时的顽强不屈,以及重建家园的众志成城。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华北平原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地处华北与东北通道的咽喉要地。公元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发生强度里氏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
一对一采访,回顾历史
团队成员采用路人随机采访及上门采访的方式,对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进行采访,被采访者多为60~85岁的老人。“根本跑不了,地震太突然了,能不能活下来全看命”,“好些人埋在地下的时候还是活着的,就是没有办法救出来,就听着求救的声音逐渐消失的”,“当时有认识的人被砸到了大腿上的血管,那根本止不住血啊,当时还下着雨,就看着流血生生给流死的”,“当时我的父亲把我们一家子安置好以后,沿着马路去救人,哪家传来求救声,就去哪家”……当40多年后再次谈及1976年唐山大地震,不少亲历者对当日凌晨发生的事情仍旧耿耿于怀,不免流露出内心的感伤。
这样的采访结果对于首次深入了解唐山大地震的团队成员产生了极大的震撼,除了同情与震惊,更多的还有敬佩与感叹。
求真在路上,走遍展馆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唐山大地震,除了上网搜寻资料外,团队成员还去往各与唐山大地震有关的展馆,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唐山抗震纪念碑等地都留下了实践足迹。
多数以唐山大地震为主题的雕塑和部分地震场景的复原,展现了地震时唐山市的满目疮痍,以及震后唐山人民相互拯救,携手共进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地震遗址公园内,修建了高7.28米、长500米,由12块通体黑色的花岗岩石板墙组成的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墙上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地用镏金字镌刻着唐山大地震中20多万名遇难者的名字,至今未记录完全,仍在不断增添。团队成员集体于纪念碑前伫立,对罹难者进行哀悼。
实践小队去往的每个博物馆中都陈列着许多老物件,它们讲述着震后唐山人民的自我拯救: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的衣食问题得到了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供水、供电、交通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团队成员还通过亲手模拟地震发生过程,深入地了解到了地震发生的原理,学习关于地震的知识,掌握面对地震时的自保方法。
回首与展望,凤凰涅槃
距唐山大地震已有40多年的时间,唐山这座曾经几乎被地震夷为平地的城市,在时间绘卷上再度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2017年数据统计显示,相较于1978年,唐山市生产总值增长近70倍,年均增长11.4%,常住人口达到789.7万人、城镇化率61.64%,提升44.8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提升,为1978年的99.5倍,紧跟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战略,唐山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不达标水体明显减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唐山,这座以工业化闻名的城市,正在迎来自己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区繁华,老旧小区改造正在火热进行,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发展尤为突出,交通网密布整座城市,唐山站更是成为了唐山市的一处地标性建筑,城市居民出行方便,幸福指数稳步上升。
唐山,这座凤凰涅槃的城市,在历经地震的洗礼后愈加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此时此刻,我们不应忘记灾难带来的血与泪,更不应该忘记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八方支援的壮举,以及唐山人民百折不挠,患难与共的抗震精神。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唐山这座英雄的城市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出更加华美的乐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0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