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地学与传媒的纸短情长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郭晓英

人生路上,总能遇到各路形形色色的人,或同行,或陌路,就好像时空里的线条,纵横交错,各色的交点演绎了一幅多彩的人生画卷。初次入京,想做的事总有很多,却就像众多的北漂青年,对来不及做的事只得叹一句时光匆匆,然后忙着奔赴下一段人生旅途。

第一站,中国传媒大学。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的“融媒体交互式演播实训中心”,以多元化、互动性、融媒体的实践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视野;以全新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颠覆性的课程体验,为在校学生提供与工作岗位同步的演练平台,同时提前适应行业发展。传媒大学老师从老式演播厅到融媒体中心,由远及近,深入浅出地为队员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发展历史,让队员在感受传媒大学悠久历史的同学看到了中国传媒的演变。作为地学专业的学子,在如此丰富多彩的传媒平台面前,难免会有些手足无措,在参观的途中更多地思考的是,作为一个学地学的人,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走个过场?还是来体验一样祖国心脏的高温?问题在和以为老师的交流中有了答案,“学科融合”,可能我不是优秀的传媒人,但是在我身上有地学与传媒的交叉点,我看到了地学与传媒碰撞产生的绚丽火花。而作为地学人,作为新闻爱好者,我有义务把地学的故事诉说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地学。这一站,是为了储备能量,为了去寻找用传媒人的去了解地学的契机,而不是用地学人的话语诉说地学。

第二站,中国石油工业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直属出版机构,全国中央级出版社。在来到出版社之前,我认为出版社的成员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地坐在电脑前机械地校版,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不是总会让人失去对生活的激情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接待我们的出版社的学长学姐有着石油情怀,大概是时间的沉淀,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石油人的惟真惟实,脚踏实地,也看到了传媒人的一纸柔情。他们每一个人都仍旧有着石油情怀,他们身上有着我为之努力的石油梦、传媒情。在这里我对编辑这个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缺一不可。他们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抒写石油人的家国情怀,未来的日子我不知道我会成为怎样的人,但是这群人会始终让我谨记,让我倾佩。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很久一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特例,自己所经历的和别人都不一样。而对于18级的伙伴,他们都是小弟弟,小妹妹,是温室里的花朵,所经历的人生自然是不如我丰富的。但是在大家谈及过往时,我才发现,原来不论年龄大小,他们的过往有悲有喜,大家都曾年少轻狂,大家都曾是为理想不问路遥马亡,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丰富多彩,再加以打磨就又是一部盛世巨著。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学生记者?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学生记者?我也曾在采访别人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问题很好的引出来。直到遇到江书程师兄,我的疑问便一个个都有了答案,比起师兄,他更愿意我们叫他江大哥。与江大哥见面,我是紧张的,虽然见面是以吃饭闲聊的形式呈现,而我一开始却是把他当作一个会议的形式准备的。但是见到的江大哥,和自己幻想的江师兄的差别却很大,江大哥比江师兄多了几分亲和,比起我想象的那种文人雅士的样子,他更多了几分朴实。 在和我们谈话中,江大哥全过程都会很认真地聆听讲述者所说的话,还会根据我们在讲述的时候所提到的困惑去认真的解答,这种解答并不是直接去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以他自己身边的事例去启发你,让人受益匪浅。除了这些,在与江大哥交谈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个学生记者所具备的聊天能力,他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在坐的每个人的心声吐露出来,作为一个学姐,我也很多次地在去寻找这样的机会,想去做学弟学妹的知心姐姐,而我却是屡战屡败。在刚开始江大哥说去讲自己人生经历的时候,我只是脑袋一片空白,我该讲些什么呢?他们又愿意听什么?这时,江师兄自己起了个头,把他人生的各个重要阶段和我们分享,我便想着,那我也这样吧。于是,大脑飞速旋转,从出生到大学,所有的经历飞速在脑海闪过,本以为可以撼动人心的故事并没有出现,看到的都是人生琐事。接着一个同学,两个同学,…。终于还是到我了,在前面几个同学的讲述中我发现,江大哥会有重点地为同学引路,然后我便也有重点地提出了自己现阶段所遇到的问题,江大哥也耐心地为我解答,关于如何突破自己的写作能力,回家后我按照江大哥所说的试了一翻,当然,那么短的时间当然是看不见成效的,但是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至少这样做着,我心里是踏实的,至少我是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在采访时,我不是采访者,对方亦不是受访者,以别人最愿意的方式去了解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她最想说什么,她的闪光点是什么?做好一个故事的传达者,用最朴实的文字诉说最动听的声音,学生记者一直在路上。

此次北京之旅,走的路不长,所见、所闻、所感却足以我消化很久。回家良久,江书程师兄的“写有力量的文字、讲有温度的故事、做有意义的事情”一直萦绕在耳旁。话地学与传媒的纸短情长,有最朴实的生活和最遥远的理想,哪怕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0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扬教育家精神,挖掘优秀教师的育人智慧,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 赖思宇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良师执烛 苗乡添辉——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探源教学之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教育家精神,近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赖思宇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学,对模范教师黄娇娇进行了深度寻访。…… 赖思宇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古今碰撞绽华彩,上河灯影耀邕城 ——广西师范大学“华灯古韵”团队调研纪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华”灯古韵团队在2025年1月9日至1月12日期间深入广西南宁,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花灯调研工作。此次调研旨在探寻花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团队走访参观了多地,其中百益…… 赖思宇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最新发布

实践出真知:西安科技大学暑期实践团走进连云港
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对理论学习和实战操作的转化,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期,西安科技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赴达江苏连云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脱贫不反贫,打响另一场“攻坚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节点近在咫尺,而确保可持续就是我们跨过节点后…
第四探,初识加拿大儿童急诊
健康中国,儿童先行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儿童的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是健康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与未来,强调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儿童健康…
经管学子感家乡风雨变迁、展未来宏图
追本溯源二十载,暮去朝来展宏图——经管院暑期实践活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孟浩然眼中的家乡;“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美好思念;“想起故乡,我就静静地思念故乡。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
西南石油大学柚缘天眼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贵州天眼社会调研。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柚缘天眼暑期社会实践队工作圆满完成实践背景在“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时代潮流下,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柚缘天眼暑期社会实践队正式组建成功,柚缘天眼暑期社会实践队旨…
“忆往昔峥嵘岁月,望未来奋斗人生”——E行天下-小水滴公益联盟社会实践团临沂支教队红色课
8月14日,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行天下-小水滴公益联盟社会实践团临沂支教队开展了“忆往昔峥嵘岁月,望未来奋斗人生”的主题活动。支教队员何兆雪带领孩子们观看了弘扬长征精神视频,引导学生能…
西南石油大学柚缘天眼暑期社会队,赴贵州天眼社会调研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柚缘天眼暑期社会实践队工作圆满完成实践背景在“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时代潮流下,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柚缘天眼暑期社会实践队正式组建成功,柚缘天眼暑期社会实践队旨…
“舞动夏天小展演”E行天下小水滴公益联盟社会实践团舞蹈课最后一课
2019年8月14日星期三,这是呆在常山庄村社区的最后一周,我们的许多课程都相继结课。虽然我们支教队员们很不舍但是没办法,人总是要向前看的。而舞蹈课也进入了最后一课,我们举办了“舞动夏天小展演”活动。…
遇见职路一队赴石油工业出版社实践学习
7月23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遇见职路一队赴石油工业出版社进行学习和交流,并寻访石油大学的校友,邀请优秀校友进行座谈交流,为学生解疑答惑。石油工业出版社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
走进中国传媒大学,与“融媒体”面对面
为提高传媒工作者的工作素养,切实提高学生记者的工作能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院传媒工作室组成“预见职路”实践队于7月22日前往北京中国传媒大学进行交流学习,感受中国传媒大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