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红色故地,传承红色基因,安徽工业大学赴池州市木塔乡“饮水思源”红色文化调研暑期实践队前往“尧舜之乡”——安徽省东至县木塔乡,追忆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寻访革命先烈后辈,探寻发生在木塔乡的不为人知的尘封的往事,挖掘那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烈士热血
7月17日下午,实践队员一行在当地县党委领导的安排下,乘车来到池州市木塔乡,到达此次社会实践的第一个目的地——东至县木塔红军纪念馆。在导游的介绍下,实践队员依次参观了红军纪念馆的多个主题馆,详细的学习了木塔乡从建党初期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段历史。这个深入江苏省的偏远小县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红七军团、红九军团等军队就曾经在这块土地上挥戈跃马,为开辟、创建革命根据地和保卫红色政权,先后有1000余名革命先烈血洒这块红色土地,而发生在这里的大部分革命事迹由于种种原因却并未在党史上留下一笔一墨。介绍到深情处,这位在地方政府工作多年的老党员惋惜的说:“当代青年红色教育缺失的很严重,尤其是大学生这一高知阶层,本应该是社会的脊梁柱,但很多对当地的红色文化根本不了解。如何普及红色教育而不引起烦躁情绪是一个大难题,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难题。你们能来这样一个偏远地区调研红色文化,很难得,也祝愿你们能有所收获,担当起学生党员的责任。”
,实践队队员在纪念馆的多功能展厅观看了由新华网制作的木塔乡红色事迹纪录片。在这20多年的历史里,木塔乡及其周边建立了至少4个苏维埃政权和大大小小几十个革命根据地,尽管每个政权存在的时间最长不过半年,但是这些政权的建立,给中共在其他较大的革命根据地创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木塔乡这样一个小小的偏远乡村,无愧于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探索者的称号。
探访红军烈士故地,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
18日上午,实践队员一行来到了木塔乡红游小镇牺牲烈士曹光前烈士的故居,探访伟大烈士的生活状态。在曹光前烈士的故居里,有着俩个令人影响深刻的小细节:一是曹光前烈士随身执行公务包里面放了一本《毛泽东选集》,另一个是婚床上的两道划痕(这是曹光前烈士在牺牲前最后一次回家时挂在腰上的刀不小心划到的)。曹光前烈士誓死为党,死守党的秘密,并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党的新鲜血液,鞠躬尽瘁,让人唏嘘。随后,实践队员继续参观了木塔乡的其他红色建筑。包括居民墙上的革命烈士画作,守卫革命根据地红色医院和军工厂的不知名碉堡(最后被国民党拆除)和国民党用来杀害革命烈士的审讯室及刑场。碉堡早已只剩一点残砖断瓦,刑场旁边也已建成了一块大大的纪念碑,当年的那段历史,看似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但就是这一点点残留的痕迹,诉说着当年惨烈而悲壮的革命事迹,让每一个后来者,能够仰其品行,看明白自己要走的路
寻访烈士子女,了解烈士生平
实践队员在当地村委干部的陪同下来到黎痕古街,走进皖赣特委旧址,寻访王先业烈士的后代。幸运的是,王烈士的女儿仍在世,如今已经八十多岁,身体依旧康健。实践队员们在客厅采访了这位可爱的奶奶,尽管语言不通(当地方言难懂),但是有当地人简单的翻译,我们能够听懂奶奶所叙述的故事。据王奶奶所说,其父亲曾是中共木塔乡根据地的一名干部,在木塔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党员和群众干部,为木塔的革命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国民党在木塔乡以400大洋悬赏其人头,最终不幸被小人所害。而当时王奶奶仅两个月大,其母亲带着尚在襁褓中的王奶奶躲进深山老林,躲过了国民党诛杀相关人等的惨烈暴行。
这样的革命事迹何其多,且大多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传承一代人很容易,到了第二代就很难维系了,几十年之后,是否这些先烈的英勇事迹就要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无人知晓?
随后实践队员对红旅小镇的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并随机对部分居民进行了采访。
探访木塔乡的红色文化,对于实践队员来说,不仅仅是一次了解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更多的是一次心灵上的感悟与净化。革命先辈或悲壮,或惨烈,或悄无声息的革命事迹,激发的是实践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学生党员小队,如何在新时代发挥自己党员的力量与价值,这次短暂的社会实践给了实践队员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心怀崇高理想,脚踏实地做事,自己贡献的每一份力量,都能在洒遍革命热血的沃土上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0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