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祖国自治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区内进行自我管理的成果,以及自治区内不同民族之间宗教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近况,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八名学生前往呼和浩特市深入学习,通过与少数民族同胞的交流与沟通,体验各民族宗教文化的魅力与自治区的良好发展态势。
初入青城内 第一印象深
2019年8月7日,八名成员从各地出发,依次来到这座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呼和浩特,蒙语意为青色的城,故有“青城”之称。一下车,成员们都被这里怡人的环境触动:“天气太好了,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得。”内蒙古气候宜人,城市绿化良好,适于居住,整座城市处于一种慢生活的状态。晚上,成员们受到内蒙朋友的热情招待,品尝了内蒙的特色美食——涮羊肉。
一座博物院 半部青城史
经过一夜休整,次日成员们来到内蒙古博物院。在博物院前的广场上,屹立着一座民族团结宝鼎,此鼎是中央人民政府为庆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赠送的。圆形的青铜宝鼎庄重威严,双耳高耸,三足稳固,上有胡锦涛亲自题写的鼎名,象征着国家团结和睦,民族关系和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内蒙古博物院共有四层。二层陈列主要介绍了草原文化的形成;三层陈列以板块的形式为我们梳理了草原文化从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线索;四层陈列则通过聚焦草原文化的服饰、歌舞、美术文物等亮点来展现草原文化。
内蒙古博物院承载了整个内蒙古的历史记忆和文物凭证,在这里保存并记录着内蒙古的发展痕迹。“当我步入博物院,看着一件件展品,蒙古草原先民的英勇姿态便在这一刻重新清晰,他们或弯弓搭箭,或持矛而战,东胡、鲜卑、突厥、契丹等民族的历史都在眼前一一浮现,那恢宏的景象刻画到脑海里,自己的身体与灵魂仿佛已经奔向那个辽阔的草原。祖先创造过辉煌和历史,我们也要为新中国的未来创造新的辉煌,谱写新的诗篇。”实践队队长马博远如是说。
青城聚灵地 宗教和谐存
放眼全国,像呼和浩特这样,四十一个民族,七种宗教并存的城市屈指可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都在呼和浩特和谐存在。为了体验不同宗教文化特色,感受多元宗教的相处和发展之道,实践队来到清真大寺、大召寺进行调研。通过参观学习两座隶属于不同宗教的寺庙,队员们对这两个宗教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古人的智慧产生了衷心的敬意。
呼和浩特多民族、多宗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清朝中期,内地汉、回移民的不断迁入;清末西方基督教文化传播;蒙、汉、满等民族文化的相互依存、融合……历史给予了呼和浩特包容的品格——那是草原的宽容,阴山的坚定,黄河的执著。只有这样有容乃大的精神和人民,才能让呼和浩特长久发展下去,队员们真切希望各种文化在我国都能得到理解、保护与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1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