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最好的未来
——雏鹰支教队赴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支教纪实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坐上了离开陈家滩小学的公交车,看着孩子们在车下哭红了却依旧清澈无尘的双眼,队歌在雏鹰支教队队员耳边回响,歌词,也在队员心中被此次支教经历升华…… 前期:精心筹划,充分准备 为了给孩子们带去更高质量的知识和充足的文化用品,雏鹰支教队从2019年3月16日便开始了支教的准备活动。抱着对支教的期待和热情,队员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精心地为十天的支教活动做着准备。 让准备活动有条不紊进行的,便是定期的支教队例会。在例会上,支教队员们为队内分工、课程准备、筹款项目的准备、支教过程中特色活动的举办出谋划策,并定期向队内反映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队内分工,则是依据每个队员的情况,将成员分为课程组、策划组、财务组、新闻组,各自承担队内相应的工作。课程的准备中,队员们仔细查找资料,精心撰写教案、制作课件,摸索最适合小学生的授课方式;筹款项目准备中,队员们认真填写项目申请表、在各个网络平台转发筹款文案、共同准备项目答辩视频,最终筹款 7,527.97元,同时也为孩子们争取到了更多的文具和书籍;特色活动的准备中,队员们反复修改提炼策划案,将每一个项目的细节都推演到位。 除了队内的准备之外,雏鹰支教队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培训。
(部分支教队例会)
准备活动并没有因为支教的正式开始而结束,因为前期的准备并不是建立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所以很多课程计划、活动策划仍然需要依据小朋友们的情况进行修改。因此,每天晚上支教队都会进行一次例会,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共同修改策划。准备活动一直持续到了支教结束的前一晚。
(支教队在宿舍的大厅开会)
初见:开始的开始 支教队员提前了解过青海的天气情况,对于青海夏天凉爽也早有耳闻,却还是在7月8日,抵达青海当天,吃了青海一记下马威——8摄氏度。夏季的“凉爽”与高原反应,便是雏鹰与青海的初见。但小小的气候问题,阻挡不了雏鹰飞翔! 初见陈家滩村,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村,进村的路是一个斜坡,那天刚下完雨,斜坡上便是泥沙和看似流不尽的雨水,像肆意横流的小溪,细小但还有些霸道。 走到村中,小路有些坑坑洼洼,路两边有砖房也有泥房,每个房子的墙上都有一个黑洞洞的边缘被熏黑的炕洞。有些家庭门前有车,但在村子里见到的还是老年人、孩子居多。从学校三楼便可以望见整个村子,安静祥和,朴素温柔。
(村中晨暮)
与孩子们见面的前一天,队员们虽然已经去过了陈家滩小学,将给孩子们的学习工具带到了学校,“条件不错,设施先进”是当时学校给队员们的印象,但这只是表象。支教正式开始当天,陈家滩小学校长也来到了学校,支教队员才真正了解到这个小学的现状:六个年级六个班,二百多名学生,但是师资力量却十分匮乏,加上校长整个学校一共十一名老师,老师精力有限、学生年龄跨度大,便是这个小学遇到的问题。 “老师们一年到头好不容易放假了,都忙着照料自己家里的事情,这几天也顾不上来学校,孩子们就拜托你们啦。”临走,校长如此嘱咐队员们。初见陈家滩小学,支教队员已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
(初见时校长讲话)
青海深远的蓝天下、群山环绕的操场上,雏鹰支教队队员和孩子们初见于此。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和心理建设,初次见到小朋友们的支教队员还是不免有些紧张。但看到孩子们清澈又充满好奇的双眼,带着高原红却又明媚如春的笑脸,队员们便忘却了奔波的疲惫和高原反应的不适,剩下的便是一腔热血和用不完的力气。 真正与孩子们的初见,是每班班主任的自我介绍和支教队员与孩子们的破冰游戏:逢7过、击鼓传花……一系列小游戏迅速缩短着队员与孩子们间的距离。2019届雏鹰支教队与陈家滩小学孩子们的故事,便这样开始了。 课程:和风化雨,因材施教 7月9日,支教队员们正式开始授课。以往,在陈家滩小学任教的老师总共只有11人,教授的课程也只有较为传统的几门。而队员们此次准备的课程除却语数英外,还有手工、科普、书法、地理、美术、音乐、诗歌、教育以及体育等趣味课程,涵盖了德、智、体、美、劳的每个方面,助力孩子们实现全面发展。 支教队本次的授课对象是陈家滩小学的二、三、四年级学生。如何把握和顺应每个年级的特点,把准备的课程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讲生动、讲透彻,便成了队员们备课和授课过程中的最大挑战。 队员李蔚说,为了把趣味英语课上好,他搜集了不少少儿英语课堂的音视频资料来观摩学习,还请教了支教队的前辈孩子们的英语基础如何,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后才动手编写教案、制作教具。“主要是要贴合孩子们的实际,不能照搬书上的东西”,他说。不仅他一个人,所有队员在准备课程时都是如此。 队员们平均每人一天有三节课,加上需要做助教的课程,对于初上讲台的他们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任务。不过,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与每天例会时的总结提升是他们完美应对课业的致胜法宝。 “二年级的孩子特别爱闹,但是他们的思维也最活跃,最愿意配合老师;而四年级的小朋友课堂纪律非常好,表现却没有那么积极。”队长张哲在第一天支教结束后的例会上总结道:“咱们一定要去适应这些特点,灵活地切换教学方法和模式,因材施教,才能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几天里,队员们所实施的威恩并行、奖罚分明的制度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而在各类趣味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双方间的羁绊也在逐渐加深。无论是科普课上一起动手完成的“视觉暂留”小玩具;抑或是数学课上学会的一个有趣的原理、美术课上完成的《海底世界》主题画作;甚至是音乐课上学会的一首小曲,孩子们都乐于与队员们分享。每当手工课一下课,队员们总能收到满满一捧孩子们的作品。支教队队员,手工课老师谭扬打趣道:“我们手工课都成了孩子们专门给老师做礼物的课啦!”
(孩子们和自己的作品)
活动:尽心陪伴,寓教于乐 队员们通过考察了解到,陈家滩小学的孩子们暑期在家大部分没有家长看护,平时放假也多是帮忙下地干活。于是除却日常课程,十天里,队员们还为孩子们组织了三次有趣的活动:游园会、趣味运动会以及合唱比赛。 当然,所有的策划案都被队员们精心修改过。为了尽善尽美地完成游园会的策划案,队长张哲曾与几个成员一坐就是一个上午。 在分组进行的游园会和趣味运动会中,每一组的领队支教队队员都化身成为“孩子王”,带领着自己的小队员“南征北战”,挑战队员们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项目:“你划我猜”、“吸管运输”、“吹乒乓球”、“背夹气球”、足球赛、跳大绳……这些规则简单、用具平常的游戏竟对孩子们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毒辣的日头、升高的气温都丝毫没有减缓他们在操场上奔跑打闹的脚步。“陪孩子们一起玩,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队员刘安娜感慨着。 笑闹完,队员们不忘统计分数,按名次将奖品分发给孩子:糖果、饮料、笔记本……孩子们兴奋地接过奖品,笑脸定格在镜头前。
(游园会各分组合影)
17日,雏鹰支教队带领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合唱比赛。二到四年级的合唱曲目分别是:《虫儿飞》、《明天你好》和《最好的未来》,以及三个年级的大合唱曲目:《小白杨》。在之前几天的音乐课上,小朋友们都在队员的帮助下各自着重练习了这些曲目。现在,终于到了展现自己的时候了! 下午,三年级的小领唱穿着一身精神板正的西服马甲来到了学校,小脸上紧张又不失严肃的神情逗得队员们忍俊不禁。 队歌《最好的未来》响起:“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耳畔是孩子稚嫩但洪亮的歌声,目光扫过一张张神情认真的小脸,队员们也不禁一起轻声唱着:“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这就是最好的,未来。”一曲终了,不少队员都红了眼眶。 最后一曲《小白杨》也是队员们精心挑选后定下的曲目。“爱国教育是孩子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适逢建国70周年,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培养爱国精神的好时机。”副队长马睿这样解释选曲的目的。 “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红旗飘扬,红歌响彻,小白杨在此刻不仅仅是上一代人的故事,更在这遥远山村中孩子们的演唱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红旗海与孩子的笑脸)
调研:塔尔寺的保护 塔尔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它位于中国西北的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距今已有七百年的悠久历史。 队员们采用调研,访谈等方式,对游客、寺管会主任、当地居民等不同人群进行采访。实践小组针对交通安全、火灾安全、雷电安全、水利安全、防盗安全设施、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方面于7月13日对塔尔寺景区开展了调研活动。
(塔尔寺的安全设施)
在结束了关于塔尔寺的文物保护以及环境保护课题调研后,课题小组发现了当地政府以及寺管会对于塔尔寺的文物保护、环境保护还是有着十足的重视。不论是对于火灾,交通安全,防盗安全,还是自然天气灾害,亦或是文物保护都做出了十足的努力。当然在与寺管会主任,游客的访谈中,也很容易看出关于环境、文物保护问题在其中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对于景点建设问题,当地居民的看法存在着两面性,有的人认为景点的建设带动了产业链使经济高速发展,也使得当地居民很快步入了小康社会;但也有的居民认为景区游客的增多加速了当地的环境危机,还会扰乱当地僧人朝拜、念经、修道的进程。但是对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来说,塔尔寺的开放还是利大于弊的。 离别:一曲诉离愁 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的匆匆,转眼间,离别的日子已近了。 17日晚,队员们被心中的不舍驱使着,共同写了三份留给三个年级孩子们的寄语,这些寄语上有诗、有画,也有着队员们对孩子们的不舍与期望。每个年级的班主任,也分别给每一个孩子写了简短的信。队员李心怡和几个女生披着毯子在楼下坐到了深夜,“我总想给他们多写一点东西。”张哲不声不响地又细细装饰了每份留言,直至那A3的纸张已无空处。
(正在写寄语的队员们与收到寄语的孩子们)
次日上午,课程依旧同往常一样进行着,主讲、助教仍然活力满满地给同学们上着课,但是某些课程的内容,似乎有了一些不同。绘画课的主题变成了“我们一起的十天”,支教队员在黑板上画出了每个队员的画像,孩子们也很配合地将“老师们”画在了彩虹、蓝天白云和开满花的树下。书法课上,支教队员在矫正孩子们坐姿的同时,教孩子们写出了十三个支教队员的名字……道别,已经不声不响地开始了。
(队员的画像与孩子们写的队员名字)
下午,察觉到即将与支教队员分别的孩子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充满活力地开始打扫卫生。这个下午似乎与过往的每一个下午无异,除了教室空气中多出的那一抹忧伤。打扫完卫生,支教队员将把孩子们集中在了一起,并将提前写好的留言交到了孩子们的手中,给孩子们唱了一首《再见》。
(正在阅读寄语的孩子们)
“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明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我不能答应你;我是否会再回来;不回头;不回头的走下去……” 一曲终了,支教队员与孩子们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眼中也多了对未来的期待。“老师你们明年还要再来啊!”孩子们拉着队员们的衣服,不舍地说道。队员们则承诺:每年,每年雏鹰都会再次启航的。擦去孩子们的眼泪,队员们与他们一一拥抱送别,合照纪念。 临行前,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将队员们送到车站,目送队员们离开。大家一路都默默无语,“好像心里缺了一块似的”,谭扬说,“最后一次走这段路了,心里空落落的。”窗外,青海如洗的天空没有一丝阴霾,队员们心里清楚,这是真的离别了。 队员们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支教到底是为了什么? 或许,经过这段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每个队员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与其说支教是为了教会孩子们更多的知识,不如说是在用生命影响生命,让孩子们知道在这小小的一隅之外,还有更广阔、更绚烂的世界。愿孩子们能化茧成蝶,化作雄鹰,迎着最美的梦想展翅翱翔!
图片:雏鹰支教队 文字:刘安娜 范玥儿 李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1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