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地区苹果种植现状的走访调查
中国青年网烟台8月15日电(通讯员孔信衡)2019年7月14日,烟台大学MSC-Adults实践队六名队员来到烟台市福山区绍瑞口村考察该地果农种植苹果的情况,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烟台苹果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实践队员们早晨8点从学校出发,乘坐了1个多小时公交车到达目的地烟台市福山区绍瑞口村。刚下车队员们就遇到了在此等候的负责人。实践队在负责人的带领下,顺利地找到村子里的果园。由于早上比较凉爽,许多果农在田间劳作。走在路上,一名队员看见了一对上了年纪的老人,两个老人在给果树打农药。负责人给大家解释,打农药过程很艰难需要两个人配合进行并且纯人工操作,要尽量将每个能结成的果子打上药。这个过程是很难智能化发展的,即使可以形成,对于收入不多的农民来说也难以承担这笔费用。
继续向前走,遇见了忙活完准备回家的一对看上去五十岁左右的夫妇,实践队员们走上去做了几分钟的采访。从采访中了解到,除草、套袋、打药和采摘这些过程只能依靠人力,每年在采摘的时候还要雇人,平时还要买化肥买药,而且苹果一年只结一次果,许多果农忙活一年最后也剩不下多少钱,如果行市不好的话一年就差不多白忙活。村里的男人大都出去打工,有的在农忙季节回家处理农务,有的甚至不回家,果园里的农活全部交给老人和妇女来做。之后又采访了一些在田间劳作的果农,他们的回答大都是这个情况。
采访果农的时候,负责人向实践队员们透露了村里还有几家种苹果种的比较成功的。于是队员们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其中一个名叫孟祥义的家里,做了一番简单说明介绍之后,孟祥义热情地邀请实践队员们进屋,在他们的客厅里做了一些简单的访谈。在访谈中,孟祥义告诉队员们,他承包了一些其他人的土地,这些人有的常年不在家,有的不愿意种地,还有一些就是无力种地的老人。从访谈中了解到,虽然每年种苹果的收入比其他果农多不少,但赚的都是血汗钱,他们夫妻在果园里花费的精力要比其他人多得多,而且还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或者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损失的也多,他们一家的经济来源大部分是来自苹果种植,一旦遇到上面的情况,他们一年的收入很难维持生活。村里的许多果农不是没有想过承包土地,但是大都承担不了这份风险。如果政府可以帮果农们承担一部分这方面的压力情况可能会好许多。
为了了解村里总体的情况,队员们来到村支书办公室采访村支书,向他询问村里这方面工作的进展。队员们了解到目前村里有成立合作社的想法,但是没有管理和经营经验,临近几个村也没有可以学习借鉴的成功案例,村里的人对于现在一些新的技术和互联网更是知之甚少。还有就是村里产的苹果果品不是很好,没有什么特点且不易储存,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很难形成品牌效应。可见目前农村地区改革迫切地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政府政策上的扶持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
实践队的调查表明,烟台苹果产业在生产的这一环节存在着许多问题,劳动力、人才和资金的缺失是目前产业调整的难题之一。而且目前此类产业成功的案例还很少见,全国上下还处在摸索阶段,此类产业未来的发展模式还很朦胧,产业调整转型的路还很长。
烟台苹果产业在调查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在我国种植业现在的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的种植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已经难以让我国从事这部分产业的人员的收入增长速度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的贫富分化。种植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的优化已是势在必行,其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也亟待提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2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