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彗冰 王晗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感知脱贫政策,了解脱贫故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下乡团队(下简称团队)在县团委干事彭中兴的带领下深入扶贫一线,于8月1日上午前往沙河营镇开展了一系列脱贫攻坚调研活动。
首先,团队一行人来到了沙河营镇人民政府,受到团委书记冉纯斌的热情接待。队员们与冉书记进行了交流沟通,了解了沙河营镇的基本情况和脱贫政策与规划。其中关于户脱贫问题,团队了解到当地政府是以户为单位,脱贫的主要衡量标准是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扶贫标准(即“一超”),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即“两不愁三保障”),在此基础上做到户户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即“二有”)。
冉书记带领团队一行人在安乐村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说,目前安乐村的集体经济相比于周边其他村较为薄弱,但好在村干部很认真负责,村民也比较配合,“村干部的干劲,村民们的精神状态都很好,”冉书记说,“包括村民们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都不错。”安乐村脱贫办干事山丹丹介绍说,当地的集体经济正处于稳步地发展阶段,“尚处在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下一步要进一步巩固产业带动效应,并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后期整体规划。
团队跟随冉书记到千亩优质猕猴桃种植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了猕猴桃园区内部,有队员利用专业知识观察和简单分析了猕猴桃长势和土壤情况,冉书记还带团队参观了滴管和喷灌技术。团队队员在猕猴桃产业园中放眼望去,一片绿意盎然,虽然尚未到猕猴桃成熟季,但根据队员们的分析,猕猴桃果树的生长情况良好,再加之土壤、气候适宜,种植科学合理,队员们一致认为,这可称得上是因地制宜的典范。
团队向冉书记问到沙河营镇其他村的情况是否也是如此时,他表示,抓脱贫攻坚就要抓收入,抓收入就要抓产业发展,抓产业发展就要抓土地,抓“三变”: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沙河营镇是汉中市最早提出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的地区之一。目前当地村民可能会有三份收入来源:一是村民土地入股的承包费,二是村民靠作物得到的二次分红,三是村民“入企、入园、入社”打工的收入。沙河营镇开展“三变”工作,遵循优先考虑本村的优质企业或致富能手的带动效应的原则,以获得当地群众最好的配合度,从而激发当地群众和产业的发展积极性。
队员们还注意到,安乐村的道路交通环境还不错,冉书记介绍说,当地实行“路长制”,每段道路起点和终点划明,每段道路都有专门的负责人,每段道路的修缮和保养都有专人负责,争取基本做到道路畅通,交通无阻。
团队了解到目前沙河营镇是汉中市乡村振兴的试点之一,从之前的收入基本全靠水稻农田种植,到几千亩优质猕猴桃种植园区的发展,各村村民们的生活在实体经济的影响下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团队还从冉书记的叙述中了解到,各村负责利用土地和劳动力提供产品,而与各村合作的企业负责销售的包装和渠道,可以说是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基本畅通无阻。
团队队员们到村镇政府办公室也没有闲着,帮着打扫卫生,整理材料。在一起最朴实的劳动和最平淡交谈中,团队队员们也了解到了基层干部的平凡与不平凡,他们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热忱的心和实际行动来奉献人民,服务人民。
脱贫工作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周六保证不休息,周天休息不保证。
中央并不鼓励加班,但逐步落实到基层没办法,只能加班。去年全国的脱贫攻坚路上牺牲了400多名干部。从村里每条道路都有负责人的“路长制”,到安乐村为引进猕猴桃带头实体产业所做出的踏实努力,无不体现着基层村干部为脱贫攻坚事业的辛勤付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年,无论是群众还是基层干部都仍不松劲,共同努力,相信汉中市能在脱贫攻坚的阵地上定会打响漂亮的一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5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