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8月15日讯】(通讯员:郭学莹):7月15日至7月29日,由18名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组成的风信子支教团队在青岛市平度市新河镇翟哥庄村开展了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期间联合无痕中国组织共同开展了8次公民十条工作坊垃圾分类课堂,2次自然教育课堂,并在知识竞赛和家访中做了课堂补充。
在支教活动中开展垃圾分类与自然教育课堂,作为支教过程中的优秀特色课程,旨在深入理解学习总书记在十九大“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讲话,并以青岛被划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为契机,引领大学生践行环境保护,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并通过支教活动将垃圾分类理念带入乡村,期待这颗环保种子生根发芽,在那片土地上筑起一片绿色。
垃圾分类与乡村孩子的“邂逅”
7月16日,第一堂垃圾分类课堂与孩子们见面了。由于当地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多媒体设备欠缺,室内课堂需要的PPT等无法展示,支教队尝试使用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虽说是首次尝试,课堂效果依然非常理想,课程设计中的趣味游戏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体验到了垃圾分类的乐趣。垃圾拼图游戏考验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破景重圆”游戏让孩子们深刻领悟到了破坏的环境再难修复,World cafe游戏给了孩子们畅所欲言的机会,为环境发展献言献计。
支教老师们还教给孩子们最近比较火的垃圾分类小口诀:“猪吃的是厨余垃圾,猪不吃的是其他垃圾,猪吃了会中毒的是有毒垃圾,卖了钱能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就这样,垃圾分类与乡村孩子的第一次相遇就种下了难舍难分的情缘。
接下来的三天里,美丽的遇见继续延续。一至七年级的90多个孩子,四个教室里八场不一样的旅程,支教队员与孩子们一同践行环保之路。每一堂课有每一堂课的精彩,支教队员将环保教育玩儿出新花样。因地制宜,逐渐摸索出适合当地孩子的一套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发现乡村环境的优劣势,培养他们“保护环境与我有关”的意识。因材施教,不同年级设置不同课程,比如一年级用手中画笔画出心中美丽家园,二年级用手抄报表达保护环境的坚定决心。并且每节课都采用小组制和积分制,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同学给予证书和徽章奖励,鼓励孩子们在保护环境的路上勇于争先,一往直前。
看见自然,触摸生命,记录感动
7月22日与7月27日,风信子支教队队员又带领小朋友们开始了他们的自然之旅,与垃圾分类课堂不同的是,自然教育课堂在户外开展,以观察与记录植物为主,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记录自然,发现生命之美,体悟人与自然相处之道,从而扎根环保理念。老师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生命科学学院同学借助专业优势,为孩子们讲解植物的特征与生命历程,美术学院同学则教孩子们如何观察植物的形态,记录绘出生命的灵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第一次与每天都与“路过”的植物零距离接触,向他们问好,向他们致敬。原来生命是如此的可爱,可爱到每一片叶子都是有灵魂的;原来生命是如此的伟大,伟大到无时无刻不在做着贡献却从来悄然不语。
游戏同样引人入胜,生态戏剧里孩子们角色扮演,身临其境争当环保小先锋;声音地图里孩子们用心倾听大自然的耳语,沉浸在寂静的乡村林荫路上。最后上交的自然笔记让老师们看到孩子们用独特的眼光描绘的独特世界,在那里,他们与自然亲近起来,用心感悟生命之美,用笔记录瞬间感动。大概这就是自然给人的教育吧!相信孩子们已经准备好与自然携手同行,为环保加油助力了。
环保故事,未完待续
为巩固孩子们课堂所学环保知识,老师们在7月21日进行的“天才知道”知识竞赛里增添了垃圾分类提问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抢答的画面让老师们欣慰也欣喜。最后作为环保课堂的结束,支教队员们为孩子们发放了由无痕中国组织赞助的环保手提袋,孩子们一起拍了合影,许诺共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孩子们是未来的引领者,未来的环境保护需要他们。
垃圾分类近在眼前,孩子们了解还不够,且看家长们如何去做。7月25日和26日两天,老师们进行了家访,针对垃圾分类,对家长进行了交流沟通,大部分家长表示对垃圾分类都有所了解,并且都对垃圾分类课堂表示支持,有的家长还说,孩子们将课上所学带到家里,要考考家长们呢!
教育不能止步,环保仍需坚持,这个暑假,支教队队员希望将环境友善的种子播撒,等待明年见证它们开花。
【山东师范大学赴青岛市平度市翟哥庄村风信子支教团队】责任编辑:和焕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5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