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中,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虽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影。但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的世界使人兴奋,催人行动。这个世界纵使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它总在诱惑着人们走出家门。他们相信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因此,青年人的内心总在呐喊着:向前走!前方的世界光怪陆离,各等人事形形色色。或许令人纸醉金迷,或许使你乐不思蜀,但是不论你启程了多久,都万勿忘怀出发时脚下的一方土壤。也唯有时刻回首这最广袤、最质朴的土地,才能准确捕捉社会的缩影、更贴近最广大人民的内心。
回首脚下这一方土壤,永远初心不忘。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教育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那么,那些贫困家庭的现状是什么样的?那些留守儿童的内心声音谁来倾听……南京师范大学“思源”支教团队坚实地走好每一步路,靠近聆听大地儿女的肺腑之言。
此心安处是吾乡
鲁山县是座落在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南部的一个安谧的小县城。乡村的农忙氛围与集镇的烟火气息相得益彰。在这里,团队进行了多天的下乡调研工作。祖国土地的广袤造就了文化的多样,而这种多样在当地居民与异乡来客之中的碰撞得以迸发出火花。团队有的放矢,在充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水平和当地关爱帮扶的基本现状的条件下,全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在当地开展教育文化关爱帮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没什么能阻挡夏日的阳光,那就迎风而上。7月8日,成员在烈日未现的清晨出发,走访田间地头的人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晨的清爽仍未拭去早起农忙的农民们额角的汗珠。团队通过前期文献整理和学习,精心制作了调研问卷。成员协助他们就“支教等社会力量对当地教育的影响”的问卷主题进行填写。部分农民听闻团队是从江苏省奔赴当地支教的,欣喜异常,盛情邀请成员去家中做客。这也使得成员感动无比,深切体会到了当地人民的淳朴热情。利用这些契机,团队也采取了访谈模式。有针对、有选择的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采访和答疑解惑。团队在采访中严谨的遵循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对话思路,避免先入为主,而是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探究。经过一系列的调查走访,团队拥有了一定的资料支持。
每个人都渴望向前方探索全新的世界。但是由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往往使得年少的欢喜被湮没在喧嚣的声音当中。教育不仅仅是家庭本身,也牵动着学校、社会。可是由于客观条件与认知水平的局限,大多数家长在有限的资金内未重视教育。精神上的贫瘠无异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此现状,几天的调研过程中,团队积极融入当地家庭。首先是了解该留守家庭的基本情况,然后对照多方面的综合指标,就孩子的学习指导、课余生活、内心情感等多方面与家长进行评价。最后团队记录下家长在与孩子成长交往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疑难杂症,针对典型问题例如孩子的叛逆情绪、攀比心理等提出尝试性解决措施。除了家庭内部的沟通,团队同样对家校协作程度进行走访。成员借在留守儿童学校工作的契机,主动和当地老师分享交流。老师也向成员反映留守孩子的教育确实需要更大的精力。团队在盛夏的灼日烈焰中繁忙的奔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令人欣慰的是,采访调研的人们都乐意分享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想法,为拓宽了团队支教思路。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由于河南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团队时常能看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清新自然风光。不过,孩子们在感受自然的同时,也受着隐藏的生命威胁。每年暑假野游、失足落水等造成孩子溺毙的悲剧数见不鲜。无数的遗憾警醒我们防患于未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团队于7月15日采取溺水宣传的活动。团队成员在傍晚6时许,沿着鲁山县下汤镇挨家挨户散发着自行制作的宣传册页。在传播急救小知识的同时,成员也同家长朋友们进一步对话。家长内心的警钟再一次被敲响。防溺水宣传持续了两个小时左右,从晚霞的初现直至夕日欲沉,成员在一次次关切的问候和提醒中结束了防溺水宣传。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团队深知做好预防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居民对野游的轻视意识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翌日,团队在乡镇的相应位置张贴了呼吁书、宣传页。在之后在留守儿童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成员开设急救课程,课程中专门抽拨一节内容执教溺水遇险时的处理方法。
脚下是熟悉的土地,眼前是无尽的未来。仿佛出发与归来是终究难以调和的矛盾,伴随着旅者直至生命的尽头。但无论出发了多久,都万勿忘怀出发时脚下的一方土壤。这不仅是流浪之路的归宿,也还是当我们出走半生,不忘初心的根基所在。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都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这征途,都必须由踩在土壤上坚实的脚步构成。回首脚下土壤,永远初心不忘。无限贴近人民,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也只有这样,无数的羁旅异客才有面朝天空去闪亮、面朝大海去远航的自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78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