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赴陇南市“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调研小分队于8月7日早上从兰州站出发,于下午6点到达陇南文县。
小分队成员从兰州火车站出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筱婷摄
小分队成员抵达陇南火车站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筱婷摄
小分队全体成员抵达文县之后大家通过商议讨论制定出明日的调研计划。
8月8日小分队全体成员在上午9点整出发赶往白马村寨,通过对民间艺人的访谈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俗以及舞蹈的传承现状。一路颠簸之后小分队于中午十二点抵达目的地。在当地村民的热情邀请下,我们共同品尝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饮食。
小分队成员到达白马村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筱婷摄
甘肃陇南地区是农耕文明,渔猎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区,正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特殊环境,孕育传承了陇南独有的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白马藏族主要聚居在文县境内的铁楼藏族乡,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要数每年正月都要举行的跳傩,即表演“十二相舞”,堆柴点火,篝火舞蹈,为白马山寨驱邪纳福。“十二相舞”不仅是白马人纯粹的舞蹈更是这个民族的代表,从古至今,从实践到艺术,从宗教到生活渗透在白马人的生活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脚踏实地地走访,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每个民族文化形成背后的原因。于是小分队全体成员一致认为要了解白马当地的舞蹈文化,首先要熟悉白马村寨周边的自然环境。小分队成员跟随当地村民走出寨子,记录下沿途的自然风貌。根据村民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白马民族的民居建筑是土墙板房,典型的土木结构,但材料以木质居多,所以白马藏族人盖房子,需要大量的木头,所居地区原始林木茂盛。当地的水能资源丰富,村民在向我们介绍时很自豪的说到“我们这边的山有四个季节,你走十里的路都有不同的天”。而且白马地区所处环境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山高陡峭,道路崎岖,这些因素也间接的影响到了白马地区舞蹈的风格、动律。
下午4点,大家与当地的民间艺人进行访谈和相互交流。他们将自身所知细细地向我们一一道来,大家认真听取艺人们的讲述并且记录下许多关于当地民族风俗的资料,老人讲到白马地区的藏族舞蹈主要与巫术祭祀和田间劳动有关,尤其是在田间地头劳动时,为了缓解劳动的辛苦,白马藏族人民便进行歌舞表演,以此表达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同时表现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具有节奏动律的表演中,逐渐形成了打阿嘎的舞蹈形式,舞蹈节奏明快,充满生活情趣。在内容上有祭祖、祭神、丧葬、动物以及神话等,展现出白马藏族的文化历史,更为白马藏族舞蹈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身体语汇符号。舞蹈的传播方式为“口传身授”,舞蹈种类有劳动歌舞,诸如打墙、锄草、背粪等,还有节日歌舞等。老人还讲到白马地区的藏族人主要生活在甘肃陇南秦巴山区一带,长期行走崎岖山路,生活条件艰辛,他们始终认为万物皆灵,天地山川都被赋予了灵性。因此,产生了诸多的图腾以及自然环境崇拜等。这些被崇拜的对象逐渐构成了舞蹈动作。晚上7点,在老艺人们的邀请之下,我们参加了当地富有特色的篝火晚会。晚会期间大家一起手拉着手,围着篝火跳起舞。
小分队成员与白马村寨村民手拉手一起围绕篝火跳舞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筱婷摄
晚会结束之后,成员们与村民告别。在回住处的路上,由于山路崎岖险峻、路况复杂。我们的车在盘山公路上抛锚。团队的女性成员拿着手电筒站在离悬崖只有30公分的地方给正在修车的男性成员照明。车子修好后,大家在归途中回忆起这段经历,感叹着当地人生活的不易。
小分队成员通力合作修理车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马筱婷摄
白马人虽然人口较为稀少,但是历史悠久,所以文化根基也较为深厚。从今天的走访调研了解到,白马地区的村民长期聚居的发展,成就了白马人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生活习性。白马人同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是一个热爱歌舞的民族,个个都能个善舞。白马人的传统歌舞无论是从艺术表现形态还是艺术属性,对于我们来说都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也能为我们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回到住处已是凌晨,大家对今日走访白马寨子获取颇多,在相互的分享和交流中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83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