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日上午,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廉泉让水”实践队与潘明继老先生的侄子潘敬新主任进行座谈交流。适逢潘老先生七周年祭日,与潘敬新主任的座谈即是分享学习,也是缅怀致敬。通过与前辈医者之间的对话,更切身直观地体会作为医学生的责任,加深职业认同感,也更加明确继续前行的方向。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就是这样一个家族的真实写照,潘家61年的义诊传承触动了千万人。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潘明继老先生的侄子潘敬新主任进行座谈交流。潘敬新主任从事医疗事业三十多年,见证了附二医院的发展。
潘敬新主任向我们讲述了潘明继老先生的故事。回忆道潘家曾祖早亡,祖父辈无力承担学费早早进入社会,但因此这个家族从很早开始就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从潘明继老先生开始,从医是源自对亲人的疾病痛苦的对寻求解救的渴求,因此虽然可以很容易的选择更为简单而体面的职业却毅然从医。毛主席的号召下,先生选择了从西医走向中医的道路,从此成就为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医学家。
为什么会有一个潘家义诊?潘敬新主任和我们说起由来:1958年,当潘明继先生回老家,周围的乡亲听说乡里的学医的年轻人回来了,竟然有人风风火火的把病人往潘家送,先生当即进行诊断为阑尾炎,并进行后续处理,这件事闻名乡里,就在当年返乡的一个月的时间里竟来访了两百多人。潘明继先生热爱家乡,于是就决定每年进行义诊,这个决定得到了这个乐善的家族的集体的支持。在那个仪器使用还未普及的年代,先生靠着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临床知识服务乡邻。一件普通的行为越来越受到乡里的欢迎,长年累月中慢慢形成了优秀的传统。
潘敬新主任鼓励我们:“志愿者义诊是很有用的,不要小瞧自己的作为!”许许多多的不治之症的提早发现、生活方式的健康宣教、医院导诊,同学们的这些爱心积少成多是对当前空巢老人众多、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
潘主任对即将到临床一线学习的医学生们提出要求:“作为医者,一定要有爱心,心中要常怀悲悯之心!”潘主任希望每个从医的人都是真正想要守护万民健康的人,他强调:“这不是唱高调,而是从医多年的切身体会,只有爱心才能真正激发内动力,从而真正地理解知识的核心,深刻地学习体会,真正发展自己的医学事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85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