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张且多样化的用地需求。调整和规范农村宅基地物权关系,构建有偿自愿退出宅基地制度,可以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济天下”实践队赴常州市武进区的嘉泽镇、湟里镇开展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调查,旨在了解宅基地改革试点地的政策实施情况,及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看法,探索更高效、更公平的政策途径。
根据实地调研情况,不同主体都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农户:我的房子我做主
对于宅基地改革,农户总是扣上了“被上楼”的委屈形象。然而在宅基地改革试点之一的常州市武进区,农户通过宅基地改革政策,可以自愿地申请进行宅基地置换——以房换房,老旧危房秒变独门独院小洋楼。置换后的宅基地为申请置换的农户自行组成委员会,事无巨细共同商议小洋楼区的建设事宜。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宅基地置换自建区(农户装修中)实践队员蔡悦蓉 摄
村干部:土地精细化整治落地,村貌大幅提升
例行的宅基地政策下,农户房屋自行建筑,风格各异且选址零散,导致乡村土地集约情况极为不理想。如今宅基地改革下,设置保留村、自然村,让乡村村貌得以有序规划和建设,农业规模化建设也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村干部为实践队指导老师及队员解说宅基地退出土地规划情况 实践团队员蔡翡翡 摄
企业:乡村产业也能稳定又持续
常州市汽车配件厂的负责人王主任向团队感叹宅基地改革一改集体土地上仅实行5年一租的弊端,让乡村工业摆脱了“明日何去何从”的魔咒——不用再担心租金涨价、迁新址的不可控因素,可以安心的进行长期租赁,让产业能稳定、持续的发展。
常州市汽车配件厂的负责人王主任向实践团展示不动产权证书 蔡翡翡 摄
政策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红利的同时,经过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公济天下”团队也发现宅基地改革政策的推广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阻碍。
宅基地的“资产性”崭露锋芒
绝大部分农户对于宅基地退出仍然有较大的抗拒心理。宅基地在历史上的定义便是农户的一项居住保障。在经济发展背景下,宅基地的资产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即便是已在城镇购房农户群体中,没有住房保障刚需情况下仍然有85%的农户选择了不愿意退出宅基地。
改善生活质量需求是退出宅基地行为的必备条件
图为愿意退出宅基地农户中退出理由的情况分布图 蔡翡翡整理
问及愿意退出宅基地原因,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说,改善居住环境及生活质量、受教育情况以及实现宅基地资产价值成为“香饽饽”;再次为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随着城市人口的攀升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城里人”身份的吸引力已不同往日。
购房压力恐成最大进城拦路虎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大额的劳动岗位,让就业压力得以缓和。然而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有天然的区别,面对纷纭的压力,大部分农户表示购房压力、对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压力构成了最大的顾虑。无论是安置房、廉租房对农民来说仍然是不可企及。
农户的诉求往往是最简单的,他们宅基地的基本看法也保留在自住层面。当然,东西部经济水平的差异也导致对于宅基地退出有不同的考量。如何让土地资源能进一步集约利用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层人士集思广益、共同砥砺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1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