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苏州8月16日电(通讯员 张璇)
随着电子书的兴起,实体书的销量越来越让人堪忧,而畅销书中历史悠久名著古籍更是寥寥无几。为了对古籍的顾客群和销售情况有更好的了解,苏州大学的古籍书店与新潮书店对比探究团队在7月9日开展了对位于苏州市钮家巷的文学山房书店相关情况的观察统计。
早上八点,实践团队进入钮家巷,早餐铺锅里的热雾、路上行人的问早、树梢上鸟儿的歌声,都为这条幽幽小巷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息。向前走数百米,就看见一个红色的门头,牌子上俊逸的字迹写着“文学山房书店”,这就是实践团队今天接着调查采访的对象。
进入店内时,店主江澄波老先生已经坐在他的书桌前开始了古籍的装订工作,他让团队成员自己在书店随便看,还问:“要不要我搬个板凳给你们坐坐?”他的双手爬满了皱纹,但是做起古籍的修复与装订工作来可是一点都不含糊。只见他轻轻地从古籍的老本里面取出一页,然后用钢尺一比对,麻利地一裁,一页已经被磨烂的纸边又变得干净整洁了起来。紧接着,他仔细端详着纸上的字迹,如果看到有花了的字样,就拿出一支笔仔细地描黑。确认纸张无误后,江先生就小心翼翼地把纸放到手的另外一侧。整个过程中,他老人家神情专注、一丝不苟。
实践团队的张璇也不敢询问,怕打扰了江先生的工作,但江先生反而很温和地询问起她今天的任务是什么。听到成员要统计销售情况之后,江先生笑了一笑,说道:“小姑娘,你今天如果来统计销量,应该是记不到什么内容的!我们一天不一定能卖出一本书啊!”实践队员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江先生倒并不在意,他接着说:“不过讲真的,这家书店我们现在开着也不是为了卖书咯!这是苏州的文化地标,上过好多次采访报纸的。”说着,江先生就从手边抽了一张报纸,一脸骄傲的神情,“我们现在啊,主要就是把这个店维持下去,能不能靠卖书赚到钱无所谓,国家给我的反正有补助哈哈哈哈……主要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牌子,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上啊是啊……”江先生和我们谈起书店的故事总是笑容满面,夹杂着浓重的吴韵方言。在江先生的身上,总能看见一种属于苏州古文化沉淀的光芒。
实践团队在书店待了四个小时,进来卖书的顾客却实在寥寥,也有许多进来转一圈拍拍照也就走了。有顾客进来,江先生的工作也丝毫不受影响,不管顾客拍照还是翻书,江先生总是俯首案前,认真的裁剪描字。遇到有人问问题时,就抬起头来,回答人家的疑问,然后接着把头低下去工作。 计划中很忙的统计数据的一天,变成了实践团队四个人分别找一本喜欢的书,随意地坐在店内捧读,偶尔和江澄波先生聊一聊天。
通过这次探访古籍书店——文学山房,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店主江澄波先生对于古籍文化的坚持,而这种对于经典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也正是我们这一代所必需的。只有让古籍书店的血脉不断,中国古籍文化才能千古留名。
(苏州大学古籍书店与新潮书店对比探究团队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1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