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社会实践 | 东坑镇:“红+绿+畲” 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来源:浙江科技学院 作者:柳庭风静

2019年7月7日,实践第三天,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第六党支部田野调查团队带着浙科学子的蓬勃朝气再次起航来到了景宁县东坑镇。

“红+绿+畲”

首先实践团队来到了东坑镇人民政府,镇政府文书徐有琪亲切地接待了团队成员,仔细地讲述了东坑镇的发展情况:东坑镇着力把红色文化、畲族文化、绿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抓好畲族革命遗址展览馆改造提升,打造红色旅游路线、修复革命旧址遗址等红色旅游项目建设,结合研学教育基地、特色农家乐、畲族体育项目等,努力打造多复合型旅游产品,做好“红+绿+畲”融合发展,并将继续把红色元素融入到产业培育、旅游发展、美丽乡村等各个方面,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不断丰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听完细致地讲述后,团队成员对东坑镇 “红+绿+畲”的发展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

红:感受峥嵘岁月,体悟浙西南革命精神

实践团队来到了东坑镇的红寨——大张坑村。大张坑村是革命老区村,依山傍水,交通便捷,是一个典型的畲族村落。一入村口,“红寨大张坑”五个火红的大字在迷蒙烟雨中慢慢晕染开,火红一片冲击着沸腾的血脉,整个寨子依山而建,保留了最原始的畲族特色,石墙、夯土、黑瓦、木楼……

实践团队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当年大张坑村有一支畲族民兵队,在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并在攻打梅岐碉堡、景宁县城解放等立下了汗马功劳。1950年,民兵队配合部队歼灭柳志昌股匪,还获得了丽水军分区的一幅“剿匪模范民兵队”锦旗。

革命先辈和共产党员艰苦的斗争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与幸福,昔日的穷山恶水得以换成如今闲适自得的生活。如今,大张坑村坚持“红产融合”、“红旅融合”、“红廉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提升红军路、红军讲堂、坪坑保卫战遗址等红色节点,将大张坑村的红色资源串点成线,继续提升红色农家乐、民宿,发展乡村红色旅游,吸引更多的人来体验红色文化、感悟初心之旅,不断充实发展浙西南革命精神。

大张坑村,一个有故事的村庄,让人肃然起敬。在这里,红色的故事在传唱,红色的精神在延续。经过实践调研,队员们喟叹曾经的苦难,缅怀感恩先烈的付出,愈发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绿: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接下来实践团队在镇里进行走访调研,整个小镇被群山环绕,东坑镇生态环境好,可以说是全国生态环境强县的中心,东坑还是浙江绿谷中的绿谷,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2.1%,活立木蓄积量53.7万m³,水质全部是国家Ⅱ类以上的水,空气质量基本每天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并且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是真正的“天然氧吧”。东坑是瓯江、飞云江和乌溪江的源头且东坑境内有大白坑和大章坑两处万亩以上原始次森林,还有全县最大的林场——大仰林场,全县面积最大的高山湿——大仰湖湿地,全县目前唯一的一处省级森林公园——草鱼塘省级森林公园,全县森林植被保护最好的林场——源头林场。这些连绵不绝的原始次森林不仅是东坑镇发展生态旅游宝贵的资源,还是野生动植物的美好家园:东坑一带是动植物种群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一级保护植物2种,二级保护动物40余种,二级保护植物10余种,其中很多是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群。据镇政府相关领导介绍,通过全镇上下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东坑还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镇、省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目前正在努力创建全国生态环境优美乡镇和丽水市首批生态文明乡镇。

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下,东坑镇的党员干部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发展茶叶种植业,别出心裁发展海拔600米以上高山生态精品茶叶基地建设,巧打农业有机品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从种苗繁育、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等层面入手,积极推广集约化育苗管理,减少农药化肥投入品使用,实现茶叶标准化和规划的生产。截至目前,东坑镇共种植茶叶3000余亩,其中白茶1900余亩,已投产茶叶面积超过2000余亩,预计可带动村民增收1000万余元,同时,给本地和临近县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劳动就业平台。

调研东坑镇的生态文明建设,让队员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东坑镇的垃圾分类问题,现如今,国家在上海、北京地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在东坑镇,我们也看到了垃圾箱的分类,整个小镇干净整齐。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看到了东坑镇在环境治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村民们环境保护意识也很高,他们把东坑镇建设得十分美丽。我们通过采访村民,了解到东坑镇的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民也乐意为环境治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畲:鲜活技艺跃指间 竹编一梦四十载

接下来实践团队来到了小镇里的篾匠铺——竹艺轩。竹艺轩的主人是鲍师傅,他自小跟随父亲学习编织工艺,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作为非遗的传承人,他扎根畲寨,向来往游人们展示着具有畲族特色文化的竹子编织工艺。

鲍师傅主动热情地带着队员们参观竹艺轩,并且拿起篾,向队员们介绍展示畲族特色花斗笠的制作过程:斗笠的编织,是一种复杂、精细的手编工艺,涉及近40道制作工序。从选材、制材、编织等,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要求,容不得丝毫马虎。一筒青竹,对剖再对剖,剖成竹片,再将竹皮竹心剖分开,分成青竹片和黄竹片;剖出来的篾片,要粗细均匀,青白分明,再进行拉丝、编织……一根根竹丝在看似粗糙,却十分灵巧的手指舞动下,木制模具上的一个个斗笠,渐现雏形,还配上了色彩艳丽的各色珠子和红、黄等色彩的绸带等装饰品,把斗笠点缀得典雅高贵,色彩艳丽,耀眼夺目。在编织过程中还会使用畲村特有的桐油等防漏工艺,既精致轻巧,又滴水不漏,堪称畲族竹编一绝。通过鲍师傅精彩的讲解,队员们都感叹于这项工艺的卓绝。

“砍竹子是有讲究的,要留下10公分左右的竹茎,以保证它明年春天再度生长。什么样的竹子适合做成什么样花纹的竹编也是有讲究的,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鲍师傅说,很多老手艺其实都讲究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敬畏自然,唯有如此,做出来的工艺品才是有灵性的。

千根竹丝编出幸福生活,年逾古稀,初心不改。讲起竹编时的滔滔不绝、一双布满老茧的手,都展示了鲍师傅对畲族竹编工艺的热爱,但鲍师傅也有自己的烦恼: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这门独特的技艺并将其传承下去,让其永葆生命力。

傍晚的东坑镇,在迷蒙烟雨中显得格外安静,但经过实践调研后,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第六党支部田野调查团队的队员们深切地感知到这样的安静下蕴涵着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红+绿+畲”,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畲寨特色文化,激发发展新活力,打造特色亮点,蓄积发展新后劲,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2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7月23日队长团邓颖欣心得

7月23日心得“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这是《童年》里的一段歌词,也是后天我们文艺汇演的一个表演节目。我觉得很荣幸,能够出现在……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后勤组陈嘉雯心得

三下乡心得7月23日早上,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的了解五星红旗的情况,飞粤社会实践队在7月23日开展了“五星红旗的美术课”,结合孩子们的兴趣,通过画国旗来加深他们对国旗的了解,并加强培……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新宣组阮驭锦心得(1).doc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三下乡已经到了倒数第二天,今天更是已经上完课最后一堂课。他们依然如此调皮捣蛋,但是这就是孩子的天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守护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路走……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郑剑鑫心得

心得体会7月23日星期二,今日是飞粤实践队第九日三下乡,深入乡村支教,体会基层社会。今日是最后一日开课,孩子的热情依然宛如骄阳。去乡村支教,一直都是我渴望体验的事情。环境的艰辛……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队长团崔子怡心得

7月23日,副队长崔子怡又是打杂的一天,上午和美术傅老师一起给孩子们画了一些小人物,然后把孩子们的画剪下来,贴在了好看的只纸盘子上,还给他们写了寄语,因为怕孩子们开了学,收不回……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李秋漫心得

短短支教生活将要结束,今天已是7月23号,是我们支教组结课的一天。明天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趣味运动。今天是最特殊的日子,小朋友们今天也格外的认真。他们可能知道这是我们最后一天给他……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支教组何丽曼心得

匆匆忙忙,到了支教的第九天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大巴车第一次开进芷寮村时,被这条村的富有震撼到;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看到芷寮小学,那时的我,惊叹于它的设备齐全,简直比我家乡镇上的……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7月23日新宣组钟琪琪心得

时间飞快流逝,转眼间,我们“飞粤”实践队来芷寮小学的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已经过去了九天。今天,是我们给这里的学生上的最后一天课。明天是趣味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彩排,后天文艺汇演结…… 默默 岭南师范学院飞粤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精益求精 匠心筑梦
8月3日,矿业学院矿山节能减排实践调研团成员在综采车间会议室与“大国工匠”高兴亮师傅等人举行座谈会。高兴亮师傅是采煤机司机高级技师,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煤炭技能大师,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
广东医科大学梅花香服务调研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近日,广东医科大学梅花香服务调研队于7月22日在大埔桃源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体育课,体育能强健我们的体魄、提高我们的意志力。体育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我…
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分类小当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实践活动。
早上,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分类小当家”社会实践团队开始宣传活动,深入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岱山小区,对社区内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宣传。早上八点半,迎着明媚的阳光,队员们兴致勃勃地在山东工…
送餐之路,有爱有温度
送餐之路,有爱有温度盘石完小学的校门口每天中午时分都会格外热闹。差不多从11点开始家长们就会陆陆续续地到达校门口,手中拿着热乎的饭菜等待孩子放学。因为中午只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所以学校规定无论…
“情系林州,艰苦奋斗”实践队探索红旗渠
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情系林州,艰苦奋斗”实践队来到河南省安阳林州市。林州市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在历史上,这里交通闭塞,水源奇缺。为解决缺水问题,林州…
让我遇见你 走进你心里
让我遇见你走进你心里2019年7月23日,星期二,中国矿业大学青芽支教团的成员对盘石完小的部分同学开展了家访活动。图1支教团成员在和家长交流老师们首先去到了宁同学家。宁同学在学校是一个内向不太爱说话的小…
山东烟台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调研
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齐鲁继承者们”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完满结束,实践时间为2019年7月11日—20年7月13日。为了深入了解烟台地区的传统文化,做历史文化的保护者、传播者,“齐鲁继承者们”团队前往烟台…
苏大学子书店行——探文学山房,访文化传承
大学生网报苏州8月16日电(通讯员张璇)随着电子书的兴起,实体书的销量越来越让人堪忧,而畅销书中历史悠久名著古籍更是寥寥无几。为了对古籍的顾客群和销售情况有更好的了解,苏州大学的古籍书店与新潮书店…
CMC实践队赴天津市南开区城管委办事处调研
为了解天津市南开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8月14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CMC实践队赴天津市南开区城管委办事处调研。本次活动由队长刘镇毅组织,王磊等5名队员一同前往。上午实践队到达南开…
亮之青春,鹮之欢乐
都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习惯了车水马龙,城市喧嚣中的我们,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华阳古镇,这也是我们暑假三下乡的目的地。用“小桥流水人家”来形容它再好不过。静谧的古镇,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流水,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