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佛科院学子赴茶基古村对话“传统十番”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作者:李思琪

佛山汾江河畔有一条何氏宗族聚居的古村落,保留着一支古老的锣鼓敲击乐表演的文艺队伍,直到1982年佛山建国后首次秋色大巡行,该十番锣鼓队参加表演,才让佛山人知道在乡村中深藏着这支民间古老的文艺团队。但多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的扶持和帮助,这支民间群众文艺团体,在表演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很大的提高,成为如今佛山乃至广东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9年7月10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致远之队在指导老师钱映璇的带领下,来到了茶基古村,并有幸与“国家非遗——茶基十番”进行一次特别的对话,聆听非遗传承背后的故事。

何汉耀在给队员们讲述自己与十番的故事。 通讯员 霍晓晴 摄

“传承贵在坚持”

今年77岁的第五代十番传承人何汉耀告诉采访队员,1968年开始,茶基十番重新组队,何教练还记得,当时有10多人加入十番队里,但随着年月消逝,老艺人们因身体原因逐个离开,队伍里弟子青黄不接,断层现象越来越明显。为不让十番技艺失传,何汉耀一直坚持上台表演至60多岁。

除了人才缺乏,设备也是一个问题。何汉耀说,当时乐器的陈旧极大地限制了十番队伍的发展。“我们曾经跑到潮州、贵州、广西等很多地方寻找乐器,让店家打造乐器,无奈还是失望而归。”为了追求最适合的乐器,老人们东奔西走,寻找材料和技艺。就这样,靠着几位对十番古乐倾注了几十年热情的老人的苦苦支撑,十番古乐“顽强”地坚守了下来。何汉耀表示新时代下十番技艺的传承需要打“持久仗”,现在传统十番正在通过秋色巡游等的大平台让大众认识,但真正要做到“传承”,无论是新生代还是老一辈都仍需牢记“坚持”和“踏实”二词。

“传承志在创新”

开办传习所培育新人。“我们这些老艺人,都七老八十了,还能耍多少年?”何汉耀等老人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新时代的现代人乐意接受传统的东西,在现代生活中体现传统文化积极健康的内涵和精神。在政府部门和社工机构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参与到保护传承茶基十番的课题上来。现在,每个周五周六晚上都是十番训练时间,提倡“只要喜欢表演,不怕吃苦,我们都欢迎孩子们有空就来学习十番。”,并对孩子们发放相应补贴。除此之外,茶基村还与叠南小学合作在每周五的最后一堂课开设十番培训班,旨在让更多的孩子接触了解十番。

“鼓起,得独,得独,独;得独,撑茶,撑茶撑撑茶撑……”为让年轻人更容易地理解鼓谱,何教练总结自身经验,将旧鼓谱简单化,制作出一份简易鼓谱,并在平时的训练中,用3种颜色的粉笔表示不同的乐器。

传统表演加入新形式“传统的十番表演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观赏需求了,一定要创新求变。”何教练表示,他们改良了飞钹,融入了队形变化、舞蹈杂技等更具观赏性的表演动作,在近几年的秋色巡游中得到很好的反响。

“传承固在齐心”

说到现茶基村年轻人的归属感,何教练骄傲地和队员们分享道,上到长者参与修订村志、大队敬老活动、三圣宫的修葺,下到年轻人回乡参加龙舟比赛,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全村人的同心同力,而这份心力,更是茶基人一代一代相传的优良品德。十番的传承也不例外,何教练表示,现在村里很多家长都会主动送孩子过来学习十番古乐。虽学得不全,但大家都很欣慰,“十番锣鼓不会从我们手上失传,千年唐传古乐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何汉耀为队员们演示“飞钹”。通讯员 霍晓晴 摄

练习十番中的孩子们。通讯员 霍晓晴 摄

在谈话的最后,何教练带着队员们去认识十番乐器,还为特地队员们展示了“飞钹”,飞钹是十番中最精彩的舞蹈动作,舞者用长绳穿着铜小钹,上下左右前后互相撞击小钹击擦发声,阳钹,阴钹,单飞,双飞,反手飞,头上飞,各种花式动作令人叹为观止。国内目前还未发现像飞钹这样敲击音乐表演的方式。

“在耆耋之年毫不吝啬地给后人传授自己的技艺,为的就是传承二字”,在讲解过程中,何教练不时抚摸手中的铜钹,茶基十番六百年,是无数像何汉耀先生一样的前辈倾注热情的结晶,相信在政府和大众的共同努力下,茶基十番会在新时代下绽放出不一样的火花。

团队指导老师和队员体验“飞钹”。通讯员 霍晓晴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5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踏访民间觅乐舞,匠心复原呈八佾

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风摆渡人”实践队队员来到曲阜文化传媒公司彭门创作室,探寻最高祭祀礼仪八佾舞的风采。实践队员在前期进行了充分讨论,明确每位队员的分工,并通…… 佛尔云耳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传承篆刻技艺,弘扬中华文化

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风摆渡人”实践队来到曲阜著名篆刻家张博老师的工作室了解、学习篆刻艺术。张博老师自幼拜师学习篆刻,习印二十余载,为实践队员们细致讲解了篆刻…… 佛尔云耳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踏访民间觅乐舞,匠心复原呈八佾

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风摆渡人”实践队队员来到曲阜文化传媒公司彭门创作室,探寻最高祭祀礼仪八佾舞的风采…

传承篆刻技艺,弘扬中华文化

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风摆渡人”实践队来到曲阜著名篆刻家张博老师的工作室了解、学习篆刻艺术。张博老师自…

品味泰山古法豆腐,传承千年豆香文化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社会实践】品味泰山古法豆腐,传承千年豆香文化(通讯员:高志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继民俗传统,兴文化之光

(通讯员:柴佳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

净社区环境,传邻里温情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21日电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社区是居民生活的核心场所,它承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也见证着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最新发布

“鼠”路硬化,任重道远
今天阳光和煦,行者无疆—星火联盟实践团再次踏上征程,此次目的地是鼠山村。鼠山村距离清源镇8.6公里左右,对路途迷茫的实践团成员来说,对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实践团成员来说,“11”路(步行)是我们唯一的…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行者无疆实践团举行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为更好了解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学生提供进行社会实践的平台,同时也为广大乡村基层提供人才。8月18日,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行者无疆三下乡实践团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清源镇鼠山村举行,渭…
助力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山东理工大学学子走蛟龙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了解乡村基层扶贫政策落实基本情况,感受扶贫政策下乡村新变化。8月15日,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行者无疆三下乡实践团深入蛟龙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社会调研…
情人走进蒙顶山茶园,体验茶园劳作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见证了蒙山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崇高地位。蒙顶山茶的产地,更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被称为“世界茶文化圣山”。7月19日,茶情人团队一行人怀着对茶文化…
学校实地考察 调查职业认同
今天是8月12日,调研的第九天,也是倒数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了之前调查的老师教课的地方——张地营子乡学校。(队员和老师们的合影)首先,我们参观了一下校园,发现学校整体环境还是挺好的。我们看到学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黑河市乡村教师职业认同调研:学校实地考察 调查职业认同
今天是8月12日,调研的第九天,也是倒数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了之前调查的老师教课的地方——张地营子乡学校。(队员和老师们的合影)首先,我们参观了一下校园,发现学校整体环境还是挺好的。我们看到学校…
访国家地质博物馆 探汾源污染治理历程
7月18日上午,伴着微风,“汾河源头水环境治理现状调研实践团前往宁武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开始了第二天的调研活动。首先,在解说员的讲解下,团队了解了汾河源头的历史演化进程,并对汾河源头自宁武县东寨镇起…
安徽工业大学“三下乡”:记忆马鞍山 传承家乡魂
8月16午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携马鞍山市佳山社区小朋友及家长参观马鞍山市档案馆,感悟马鞍山市的发展历程。档案馆领导热情接待了参观人员,并安排了讲解人员带领参观。进馆前,小朋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黑河市乡村教师职业认同调研:直面话题 探讨乡村教育新认知
8月11日,调研队继续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为主题进行第四天的的调研活动。根据沟通,调研队与李洪波老师在下午进行了访谈调查。李老师表示,如今学校资源相对于偏远地区学校要好,规模够大但学生人数…
助力汾源保护,展示河海风采(一)
汾河源头河长制实施情况调研——汾河源头调研和问卷调查为了了解汾河水环境的现状,推动汾河河长制的普及和完善,汾河源头水环境治理现状调研实践团全体成员于2019年7月17日安全抵达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东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