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太湖之滨,护太湖之净
——“水清天蓝”实践团
太湖水质污染如何形成?为何无锡污染最为严重?梅梁湖为何成为无锡水质污染重灾区?虽然十年之间,水质得到改善;但是污染依然存在。这些疑惑困扰着我们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因此,我们水清天蓝实践团的每位成员在7月8日到太湖实地调查。
我们查阅大量资料、通过走访调查。最后认为太湖水质被污染的根源在于太湖流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废水的直接倾泻,导致水中氮、磷激增;水体富营养化。为蓝藻泛滥提供了极佳的温床,加之太湖水位较低,自生稀释能力较弱,最终导致太湖水华灾害的发生。
那为何同在太湖,无锡水域污染最为严重?原来,由于无锡位于太湖北部,每逢夏季东南风吹拂;太湖中的蓝藻便向无锡水域汇集。无锡又有着曲折的湖岸线,蓝藻汇集在湖湾后很难再流出。而梅梁湖之所以成为重灾区,就是因为它是众多湖湾中最狭长的湖湾。加之无锡上游的湖荡水质恶化、湿地破坏让自身的净化能力被削弱。最终导致无锡水域在沿岸城市中污染最为严重。有资料显示:每年无锡打捞的蓝藻占全省蓝藻打捞量90%以上。
我们从梅梁湖南端的管社山庄进行调查,本以为沿岸会长满蓝藻。但实质上从南到北,却是十里荷花。走在沿岸的木桥上,我想起完颜亮因为一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立下投鞭渡江之志。这里不是杭州,但完颜亮若是见到今日梅梁湖畔的十里荷花,梅园之中的三秋桂子。是否会为此移志呢?我们很难将此情此景与太湖污染联系在一起。正当我们对十年治理感到欣慰时,忽然湖中一条翻白的鱼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再仔细看,湖中依然零零散散地聚集着蓝藻。走到停泊处,我们发现湖中竟然存在着几米宽的蓝藻带……
这些蓝藻如何治理?太湖水质污染又如何治理?带着疑问我们决定下一站到藻水分离站进行调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5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深入推进“法治+本土文化”的普法宣传模式,增强居民对烟花爆竹管理法规的认知,2025年4月10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5名学生组成的“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
李天爱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居民法治意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4月10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联合东街社区居委会,在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普及工作,增强市民法治观念,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凤城河景区、人民公园等城市地标,通过“景区+普法”的沉浸式宣传形式……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性法规普及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泰州市早茶博物馆,以“法规+文化”的沉浸式宣传方式,向市……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化《泰州市历史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的社会认知度,探索“法规宣传+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历史文化街区与盐……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宣传《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探索地方性法规普及新路径,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千垛景区,开展多形式、分众化的普法宣……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拓宽地方性法规宣传覆盖面,提升市民法治素养,3月15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客运车站,面向往来旅客及市民开展地方性法规集中宣传活动。活动聚焦《泰……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地方性法规宣传模式,3月13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市二中附属初级中学东校区,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