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需要,也是“农村资源支持城市发展”模式转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青年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不能少了大学生方阵。
为此,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致远之队一行人,继续深入顺德区勒流黄连村,开展“十里乡情毓秀传薪,古村习韵博晓流芳”文明乡村建设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大学生的敏锐视角和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去见证、追溯、发掘、展示乡村之美、生态之美、风土之美和特色产品之美。
致远之队队员在黄连村村委会的照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钟敏琪 摄
黄连古韵细水流长 千年人文历史积淀
据黄连村干部的介绍,黄连早在明代就设立了黄连圩,为茧绸市,每逢初二、五、八为圩期。后来,黄连圩市不断发展,有东市、中市和西市三个市场,米铺、茶楼、布铺、金铺等。到了近代,黄连更是勒流经济发源地,有多家有名的企业,曾一度是顺德“四小镇”之一。
黄连河的照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陈云
母亲河流承载记忆 石狮见证美丽蜕变
深入黄连,步履缓缓,时光在黄连这里被定格了,石瓦青砖与钢铁水泥交错着,昭示着黄连旧时光与新时代的完美共融。我们沿着黄连河,泛舟而上,一个个古渡头扑面而来,两岸矗立着九座牌坊,诉说着旧日“商贾聚集,船来船往”的繁荣景象。在何诒燕堂码头上,有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这是顺德目前为止保留得最大,最完整的明朝巨型古石狮。这对石狮在风雨中昂首挺立600多年,承载着黄连村的历史记忆,也见证着黄连村的美丽蜕变。石狮所在的古渡口,是顺德蚕桑经济繁荣的见证,昔日这个渡口的河道是通往香港,广州等大城市的必经之地!
潘何候公祠照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关钰琼
本土文化建筑彰显 祖宗手艺传承创新
黄连村的建筑物众多,庙宇、祠堂尤多,如潘何候公祠、静叟梁公祠、仓沮圣庙、天后宫、何氏公祠等等。何氏先祠在当代何氏后人捐赠下,由原先三进式改成当今的一进式,被设立成图书馆、社工站。仓沮圣庙,是为了纪念仓颉而建立的,2015年重启开笔礼,这个仪式是小朋友幼儿园升小学的时候举行的,于每年八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举行。同时,这里仍存留岭南地区的传统手工刺绣——广绣,并且现在已经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工作室内的商品明码标价,村民既可以通过出售绣品增加收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广绣的传承。“古村落活化不仅是对古建筑的修缮,更在于‘人心的活化’,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要讲好顺德故事,让更多人主动了解古建筑背后的历古村史。”故顺德黄连的本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熠熠生辉。
黄连村广绣坊的照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关钰琼
村居营造活力焕发 村民共建和谐家园
黄连社区自2013年被定为顺德区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试点以来,在社区重建、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在走访时发现,黄连村还有一个极其独特之处:早在2015年5月,黄连就开始筹备并成功建立顺德区第一所社区大学,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提高社区成员素质,让社区成员有能力、有质量、有尊严、有参与地享受社区共同体生活,促进社区成员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教育培训机构。
如今黄连村正围绕古树、古桥、古庙、古祠堂、古街巷打造千年古村,通过对村内物质及非物质文化元素进行改造整合,同时规划建设民宿区、乡村美食区,打造水乡古韵、文化产业、美食旅游三位一体的综合文旅小镇。行走在黄连,浓浓的历史古韵惹人陶醉,历史古迹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完美交融,一幅古老而现代的村落画卷正徐徐展开,向大家展示她的旧貌新颜……
调研后记
在我们的队员中,刚好有一位就是顺德本地人,在完成黄连村的调研走访后,她表示很高兴能借此调研机会,带领队员们一起来到家乡,让大家切实感受到顺德在乡村振兴建设的巨大蜕变,同时她也表示: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国家、政府和村委的事情,更是我们的村居民、我们年轻一代自己的事,因为乡村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我们感念故土的养育之恩,我们要学会反哺故乡,用自己的所学所见所感所识,为乡村、为故土描绘更美好的蓝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6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