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成员们首先去参观了存仁堂并且采访了存仁堂的工作人员。存仁堂作为大西路上保存至今的老店之一,深受居民的信赖。它历史悠久,创立于1831年,距今已有176年历史,店名取其“存其仁义,同济众生”之意,是晚清江南的一大知名老店,旧时曾有“南有存仁堂,北有同仁堂”之誉。史料记载,最早的店址在当时的石浮桥,也就是现在的京口闸地段。存仁堂施药,一施就是50多年。到了清光绪九年,许氏族人将原先施药的药铺,迁到了西门大街,也就是现在的大西路。存仁堂也从过去的施药、救济穷人,转变为营业性质。到了抗战前夕,西门大街拓宽,存仁堂药铺借着这个机会重修门面,同时改名为“老存仁堂”,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存仁堂积极引进外来资本、管理,走出镇江发展,形成了省内拥有57个连锁网点、年销售8000万元的规模。在2006年国家振兴老字号工程中,被国家商务部评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成为当时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药品零售企业。它的主要经营业务是中西药械和营养滋补保健品等七大类6000 多种规格的商品。
在镇江历史最悠久的大西路存仁堂药店,团队成员成功邀请到了店长接受采访。这位店长已经在存仁堂工作了二十个年头。据她介绍,存仁堂的员工采取流动制,她近几年才调动到存仁堂老店。随着历史的变迁,存仁堂的体制从国营变成到现在的民营。这家老店跟随着国家的经济大形势共同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来与市场上其他药店进行竞争。对于一些镇江老年人,他们有根深蒂固的“买药来存仁堂”的观念;然而对于目前的年轻人来说,存仁堂并不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甚至还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存仁堂老店设立在大西路上。同时,因为大西路周边近些年来拆迁整顿,顾客流失,存仁堂的运营情况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存仁堂药店以“前店后作”为特色。在店长口中,理想的前店后作模式是前面正常营业,后面帮顾客进行药材加工,比如打粉做丸子煎药,现在这个模式仍有保留。改革开放带来了企业改制,在此之后信息流通变得十分便捷,店内的药品品种增加了许多,并且开始了全国统一定价。在当今,药店开了很多,年轻人吃药也以中成药、西药为大趋势,这些药在哪里都可以买到。因此存仁堂根据时代形势,仍然坚守自己的传统,主打中药饮片配方,留住了很多有中药需求的老顾客。
目前存仁堂已经开起了网店。店长认为,企业发展一定要跟随时代潮流,关注大环境,而网店正是一种有效提高存仁堂知名度的方式。
通过对老存仁堂门店店长的采访,“改革开放后老字号的变革与发展”实践团队的诸位成员对老存仁堂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后销售模式和消费群体的变化有了基本的了解,从店长口中也获得了一些无论是网络上还是书本上都无法获得的知识。存仁堂作为老字号药店,因其高度的信誉与高水平的质量仍被大众所青睐,老存仁堂在镇江市民心中仍然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存仁堂药店保留传统,并在这一基础上增添产品种类,创新销售模式,以中药为原料开发新型药品,开设网店,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老字号得以传承下去,获得新的生命。老字号的传承模式也是值得研究的话题,融入新的血液、研发新产品,是老字号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后老字号的变革与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6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