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召唤下,8月16日湘潭大学商学院赴岳阳华容县考察团来到华容县城,对县城部分社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初步掌握了县城垃圾回收点设置和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并对华容县迎宾路段的环卫工人、路上来往行人、小区居民等进行了采访,对华容县垃圾分类及处理情况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县城垃圾分类初现雏形,居民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16日下午,湘潭大学商学院赴岳阳华容县考察团来到华容县城,对县城部分路段的垃圾回收点设置情况进行了考察。团队发现,华容县城的人行道旁每隔一百米左右都设置了一个高大的铁质垃圾箱,垃圾箱约有一人高,侧放在路边,两侧分别有一个方形开口,一面标有“可回收垃圾”,一面写着“其他垃圾”。垃圾箱正面和背面还各写了保护环境,美化华容的标语。县城其他路段和部分机关单位内部也设有其他城市常见的垃圾分类垃圾桶,同样也是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可见华容县的垃圾分类已经初现雏形,政府部门对县城建设及环境保护较为重视。
1华容县人行道旁的垃圾分类垃圾箱
在考察途中,团队也时常发现人行道上醒目的垃圾,有些垃圾甚至距离道路旁的垃圾桶不过十步。行道树下也时常见到附近门店自行放置的铁桶或纸盒充当的垃圾桶,而这些垃圾桶内以及周围要么便堆满各类垃圾,要么便布满污垢,走到这些垃圾桶附近还会闻到阵阵恶臭。对于政府部门设置的垃圾分类垃圾箱和垃圾桶,考察团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在某单位内部的垃圾箱中,标有“其他垃圾“的一侧里却出现了本应丢在“可回收垃圾”一侧的塑料瓶、易拉罐等,这类现象在华容县屡见不鲜。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并没有直观理解,对资源回收和保护环境也没有较强的自主意识。
目前在华容县,县城的美化和环境的改善主要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倡议和引导,坊间民众缺乏配合和自觉,街道面貌有待改进,县城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校对垃圾分类教育不足,居民获取知识主要依靠媒体
在考察县城垃圾回收点设置情况后,考察团来到了迎宾北路的一个社区,对社区内部的居民进行了访问和问卷调查。
首先,考察团访问了一位在附近就读女高中生彭同学,彭同学对于考察团成员询问的垃圾分类标准的问题连连摆手表示并不知道,“在学校老师根本没教过这些,这些垃圾怎么分类大家都不太清楚。”原来目前华容县的中学对于青少年垃圾分类的教育几乎是空白,在校学生普遍不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当询问到是否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时,彭同学思考了一会,回答道:“保护环境吧,然后也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随后,考察团又访问了正在社区玩耍的几名十岁左右的儿童。孩子们对考察团的到来感到十分新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有害垃圾有哪些吗?”“我知道!是电池!”“那可回收垃圾呢?”“塑料瓶!”“易拉罐!”孩子们你争我抢的举手回答考察团员询问的问题,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认为垃圾分类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当考察团员询问孩子们是从何得知这些垃圾分类知识时,孩子们回答说:“爸爸妈妈和老师都没有教过,就是看电视知道的。”
2考察团员访问社区小朋友
对华容县垃圾分类的现状,学校教育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宣传媒体对于普及垃圾分类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堆积山区成垃圾最终归宿,其处理方式存在较大危害
随后,考察团找到了迎宾路段有近十年工龄的环卫工人曾大爷。曾大爷对于我们的访问表现得十分热情,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华容县目前的垃圾处理状况:“县城现在的垃圾回收的时候都不会分类的,都是一起倒进垃圾车里面,然后送到垃圾处理厂压缩一下。”但是与考察团最初以为的填埋或焚烧不同,曾大爷讲述的垃圾压缩之后的最终归宿是送往县城附近的山区就地堆积,而华容县垃圾堆积的处理方式已有十几年之久。
3考察团员访问环卫工人曾大爷
对于曾大爷的讲述,考察团成员都表示十分震惊。华容县的垃圾处理方式也影射了全国各地大小城市:城市垃圾积年累月堆积在市区周围,势必对城市环境甚至地区的生态产生恶劣影响。
访谈结束后,考察团全体成员感悟良多,首先是对华容县垃圾分类任重道远的感慨,其次是对大众对于垃圾分类不甚了解的思考。这一天的考察活动中,考察团也亲眼目睹了城市环境保卫者们在烈日下辛勤劳作,为美化城市而倾情奉献。城市及乡村的美丽离不开每一位居民,只要政策和大众的心往一处使,垃圾分类的目标便不再遥远。
自今年7月1日上海强制实施垃圾分类政策以来,“垃圾分类”便一举成为网络热词被无数网友拿来调侃。事实上,垃圾分类从2005年起便开始逐步在全国推行,无论如今对于垃圾分类的声音是如何,其具有的重大意义将会被未来检验。县城乃至乡村的垃圾分类也将步步紧跟城市步伐,响应时代召唤,共创美好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97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