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究“博物馆+文创”模式下地域文化的传播实践感悟

来源:苏州大学文学院 作者:杨涵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流淌着一方水土的文化血液和记忆。近年来,博物馆产业不局限于馆内展品的展览和交流,更注重文创产品和周边产业的融合发展,“博物馆+文创”成为了新的模式,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地方文化的传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创,即文化创意产品,将博物馆展品及历史的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使产品承担商品价值的同时蕴含文化价值,把地方特色通过旅游购物等形式传播到各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自信”是当前“四大自信”中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习近平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博物馆+文创模式将地方文化甚至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把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及物质瑰宝呈现于众人之前。

2019年7月,为探究“博物馆+文创”模式下地域文化的传播,苏州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对苏州博物馆及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并采访。实地考察之前,团队在炳麟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收集,通过查阅,团队发现,“博物馆+文创”模式具有文化属性、创意属性和市场属性三个特征,并且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故宫、苏州博物馆等都是文创产品做得非常优秀的例子。其中,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早在1871年便已成立了第一家博物馆商店,这种销售模式在21世纪传入中国并逐渐发展兴盛,为人们提供了商机与就业机会,潜力巨大。这些博物馆都秉承着将文化带回家,使产品有灵魂的理念,推动着地域文化本身的发展。苏州博物馆还设立了网络商城,这为更多想要购买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但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人们提供了条件,也使得地域文化传播的范围更加广阔,遥远地方的人们足不出户便能感受到苏州地域文化的魅力。并且,故宫口红、大都会博物馆与完美日记品牌联名的口红等产品十分受到人们的喜爱,引起了一阵“文创热”,它们在迎合了市场需要的同时,也使人们更加地了解了地域文化本身的独特之处。

7月8日,团队来到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及文创店进行考察,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主要以居家装饰品(如屏风、瓷瓶、青铜制品等)为主,辅之以非常规日常用品(如荷包、香袋、团扇等),这些文创产品本身虽与该博物馆的馆藏内容联系不算很紧密,但大多带有博物馆的象征性标识和明显的姑苏水乡文化符号,且商店内的产品总体上价位偏高,比较适合高端消费人群,可见其文化艺术价值大于使用价值,御窑金砖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相比,知名度较小且文创产品种类较少,文创产业发展方向有待商榷。

7月9日及10日,团队对苏州博物馆进行走访和考察。苏州博物馆的客流量总体较大,多为游客外地,文创店有馆内文创店和馆外文创店,馆内文创店位于博物馆出口附近,多售卖小型产品,价格偏低,馆外文创店产品丰富,价格层次有高有低,既有便宜实惠的明信片小挂件,也有高档贵重的苏绣、茶具、大型书画等,把苏州的特色和现代工艺结合,用古典和当代碰撞,碰撞出文化的火花。

最后,团队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并对收集的资料汇总和整理。“博物馆+文创”模式是发扬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手段之一。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践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全局,刻不容缓。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2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丰富精神生活,激发创造……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 重庆移通学院通讯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 重庆移通学院通讯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创新反诈宣传形式,2025年4月21日下午14:30,重……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 重庆移通学院通讯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碳循计划,绿洲复兴”:重庆移通学院开启环保新实践

“碳循计划,绿洲复兴”:重庆移通学院开启环保新实践响应“双碳”号召,共筑绿色校园为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4月18日,重庆移通……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 重庆移通学院通讯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护航 共筑校园“防诈墙”||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

青春护航共筑校园“防诈墙”||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反诈卫士”挑战活动圆满结束当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年轻群体由于社会……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 重庆移通学院通讯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通·志愿】“温暖相伴,智护银龄”——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幸福来敲门”

【通·志愿】“温暖相伴,智护银龄”——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幸福来敲门”关爱社区空巢老人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爱老助老活动圆满举办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幸福来敲门……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 重庆移通学院通讯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通·志愿】“校园践行禁毒防艾,职场开启无忧未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

【通·志愿】“校园践行禁毒防艾,职场开启无忧未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红丝带”志愿者活动圆满举办三月春风里,杨柳吐绿:移通校园内,朝气蓬勃。为了提高校内学生的毒品与艾滋病……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 重庆移通学院通讯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追“锋”植树,播撒绿意——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3·12植树节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追“锋”植树,播撒绿意——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3·12植树节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圆满结束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绿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指示,进一步弘扬“植树造林,绿化校园”的生态文……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 重庆移通学院通讯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春韵传情,书香载梦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4月策划开展图书漂流系列活动…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全年资助共787人次资助金额453万元国家奖学金发放奖金60000元单个奖励金额10000元获奖人数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

最新发布

将支教进行到底
将支教进行到底安徽师范大学侯小杰虽然步入师大,虽然选择作为一名师范生。但是,说实话,之前对于教师也实在是不热心。起初参加暑期志愿支教活动其实也是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然而,现在对于暑期社会实…
状元楼上,“鼓”舞人心
非洲鼓,是一个俗称,通常指的是来自西非的Djembe(金贝鼓,坚贝鼓),是西非曼丁文化的代表性乐器。传统上,Djembe是徒手演奏,主要有低、中、高三个音,而且需要和Dunun(墩墩鼓)配合,演奏与特定生活场景相关…
古博蕴历史,砖窑含真情
导语:2019年7月7日,苏州大学社会实践团队为探究“博物馆+文创”模式下的地域文化传播状况,对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进行考察,并对该模式做出分析。(图为御窑金砖博物馆大门杨涵供图)博物馆集中展了示金砖的…
红色文化汇聚成流 湘潭大学赴白山暑期社会调研团——橘子洲头与鸭绿江畔
(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通讯员:郑文博)2019年8月19日早上六点半,“青春白山行·奋进新时代”湘潭大学赴白山市暑期社会调研团离开长白山回到了白山市区,一路上颠簸,三个小时的车程让队员们都昏昏欲…
难忘渭河源
湛蓝的天,洁白的云,舒适的温度,黄野的渭河水,是我初见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的第一印象。大抵是因为从小居住在平原一带,很少看见大山大河的原因吧,我们在见到渭河之时都异常兴奋,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其实…
美丽农村,浓浓的情
今天又过了一个充实、愉快的日子,我们早上八点在宾馆门口集合,然后向着昨天晚上计划的村子出发,去往鼠山村的路程有九公里,这对于我们在学校去个教室什么的都骑自行车的人来说,这段距离要是走着去,面临…
漫漫长路 情谊不止
经过十几天的调研,实践的行程渐渐走进尾声,从互不熟悉到相互包容的团结团队,一切的一切都那么不容易,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家一起徒步走过的路,一起看到过的彩虹,一起撒下的汗水将永远存为我脑海中的一幅福…
漫漫扶贫路 悠悠鼠山情
渭源的清晨,略微有些寒意,时不时有些许阳光透过树叶照在山间小道上。行者无疆——星火联盟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平坦的水泥路上一路向西,向大山深处的村落——清源镇鼠山村进发。这是实践以来,走得最远的一次…
临别之作
甘肃之行的社会实践就结束了,回来之后,这几天发生的点点滴滴总是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细细品味这几天的经历,心里的感受颇多在前往甘肃的火车上同学们的欢声与期待;从乡村走访调查中的劳累与疑惑到实…
两周的渭源之行,一生的宝贵经历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城市的初高中学生没有大学可上,又没有就业机会,所以把城市的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去劳动,因此就有了知青去上山下乡插队的历史,毛主席曾经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