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三下乡”实践心得——珍惜青春,创造无限美丽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经济学院 作者:熊晶玲

中国大学生网8月20日电(通讯员 吴蝶)通过这次下乡活动,我受益非浅,我明白到农村缺少的是教育与信息,同时这也锻炼、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这虽说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但我认为将会对我以后的学习起到重大作用,我坚信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希望同龄人们珍惜青春,用无限的青春创造无限的美丽。

通过做事和与周围的人比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怎样去提高如果想做就用心地做好,我相信只要用心了你便有收获!这是我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感悟得到的。在支赴共青城实践服务队里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既然选择来这里就应当克服一切困难,这才能体现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更能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忙碌的三下乡的实践活动,觉得只是刹那间的转瞬而逝心中真有些不舍。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它在历史上为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我们要科学辨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滋养和智力支撑。

中华传统文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与精神之源,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治国理政价值理念、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担当,具有重要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需要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科学认知,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需要以客观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它在推动传统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又要明晰它所蕴含的糟粕劣根,更要承认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经过创新转化在当今时代仍具重大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此激发传统文化的创造活力,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传统文化在规范传统社会的政治秩序、维系家庭的孝亲观念和培育个体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

屈原祠总面积33.3公顷,祠堂内有:山门、屈原青铜像、屈原衣冠冢、纪念屈原陈列馆、东西碑廊等。山门建筑风格独特,歇山重檐,三面牌楼,六柱五间,三级压顶。三面牌楼通高20米。郭沫若先生手书“屈原祠”三个苍遒的大字镶嵌在牌楼上方正中的天明堂;襄阳王树人所书的“孤忠”、“流芳”分嵌左右额枋;大门门储匾额上闪烁着“光争日月”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山门色彩匠心独具,立柱土红色,墙面白色,屋面绿色琉璃瓦。山门两侧配房为硬山顶,滚龙背,面墙正中有一巨大圆弧浮雕,中饰“龙凤呈样”图案。

屈原青铜像矗立在屈原祠中心的大坝上,通高6.42米,像高3.92米,总重3吨。头微低,眉宇紧锁,体稍前倾,迈动右脚,提起左手,两袖生风,表现出屈原爱国爱民的满腔激情和孤忠高洁的精神境界。

屈原衣冠冢也为屈原墓,随屈原祠迁徙而建,占地120平方米。墓上青狮白象,鱼吻翘昆,墓前拜台,香炉正中,供凭吊屈原燃烧香火之用。墓前三排六柱八字开扇。外石柱镌有“汨水怀沙千古遗恨,归山枕抽万世流芳”楹联。四根内柱的楹联是“崔嵬丰碑矗在地,凛然浩气贯长虹”,“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上柱间嵌着一块《重修楚大大墓碑记》,将屈原生平及不朽精神携刻其间。墓前两侧一对明代大石狮。墓中有一通道,透过石门可窥见一红漆古棺悬吊其内,棺被一巨大莲花石座所托,俗称“屈原吊棺”。

纪念屈原陈列馆坐落在青铜像大坝上,系歇山大屋顶,白墙琉璃瓦,建筑面积640平方米,陈列馆正面匠额上悬挂着郭沫若先生辞世之前的手迹:“屈原纪念馆”。馆内分上下两层。下展厅陈列有介绍屈原生平的图片、绘画、诗词、乐曲、书法、屈原研究论文和历代各种版本的《楚辞》以及明嘉靖十六年归州百姓捐款镌刻的一尊高1.03米、重500余斤的屈原石像。上展厅陈列有在秭归境内出土的各种珍贵文物。陈列馆四周柑桔树、竹林、桃园布局合理,相得益彰,幽静雅致,环境迷人。

东西碑廊呈南北走向,廊柱撑架,歇山大角屋顶。廊内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22篇诗作和历代文人墨客歌颂屈原的诗句手迹,镌刻在青石碑上。

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巴楚先民就已在这条古河道上生息繁衍。而今,当我们沿着这条历史的长河,前往在华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楚文化发祥地,去瞻仰先祖屈原的遗迹,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几个小时后,我们就到了目的地——秭归。

走下客轮,巍然屹立山中的屈原祠遥遥相望。沿着山间的石梯,我们来到祠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山”字形牌坊和牌坊中央“日月争光”四个大字,昭示着先祖屈原的光辉人格和伟大精神象日月一样光芒四射,照耀人寰。

步入坊门,首先看到的是由青翠的万年青组成的“求索”二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祖屈原的这句千古绝唱曾被多少文人墨客吟诵过,又曾激励多少仁人志士拼搏求索,去追求崇高的理想,美好的人生啊!

走过阶梯,头戴云冠,腰佩陆离长剑,面容消瘦清癯,目光深沉静穆的屈原铜像便展现在眼前。先祖那种“秉德无私参天地”,正气凛然、堂堂正正做人的德道德风范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他仿佛深情地凝望着长江,凝望着从长江上乘船前来瞻仰访游的人们,又像是亲眼看护、守卫着这疆域千里的故国门户。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5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红色文化价值。近年来,于都通过数智技……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感悟民族风采 弘扬中华精神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跨越千年时光,融汇了历史的智慧与时代的印记。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儒儒德致学实践队员走进山东省的非遗文化之地,通过深度调研与实践活动,感悟非遗传承的艰辛……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莒县抗战展览馆的数智赋能红色传承调研之旅

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员们抵达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抗战展览馆进行实践调研。这次以“数智引擎驱动下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发展的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让实……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以青年之姿,扬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在新时代更……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数智引擎驱动下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智化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传统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数智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申遗成功:古韵新声,共鉴传承之光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于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是对春节深……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

最新发布

话社会实践路上的那些事
7月30日下午,大漠胡杨实践团赴木垒县西吉尔镇果树园子村居民委员会展开调研,居委会主任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亲自带领队员参观了村落。调研伊始,居委会主任详细地为实践团队介绍了西吉尔镇的发展历程。…
发展路漫长,教育奠基石
经过前一日对中牟县万滩镇,大孟镇,刘集镇和雁鸣湖四个典型移民村的实地走访,实践小组大致对中牟县移民村的生活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更深入了解移民村村民搬迁后的发展水平,实…
“三下乡”感悟:细数那些日子我们之间的小确幸
当清晨遇到白雾,当傍晚见到黄昏,当山间小溪与树梢知了相碰撞,当我在路途中遇见你,在建始遇见你,我想我们的故事应该会很精彩。此去经年,仍是良辰美景依旧,所有的相遇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图为志愿…
西吉尔村的故事
7月30日下午,大漠胡杨实践团赴木垒县西吉尔镇果树园子村居民委员会展开调研,居委会主任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亲自带领队员参观了村落。调研伊始,居委会主任详细地为实践团队介绍了西吉尔镇的发展历程。…
游国家级传统古村落——西吉尔镇
7月30日下午,大漠胡杨实践团赴木垒县西吉尔镇果树园子村居民委员会展开调研,居委会主任热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亲自带领队员参观了村落。调研伊始,居委会主任详细地为实践团队介绍了西吉尔镇的发展历程。…
暑期三下乡收获与体会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三下乡活动在燥热的八月开始了,历经九个烈日炎炎的日子,此次三下乡的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活动期间除了踩点的工作,整个团队外出的活动有:彭德怀故里进行参观调研,白石公园调查问卷的发放…
精准扶贫调研活动实践简报
七月十七日,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先锋小队与莲池镇人民政府取得联系,并由当地负责人与我们一同制定精准扶贫调研活动的详细计划。遗憾的是,由于协同我们的当地政府小组由于突发有事,我们的…
遍访中牟移民,体察民情民心
7月10日是我们抵达中牟县移民村的第三天,经过前一日雨水洗礼的移民村,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不知移民生活是否如此时的村庄一样欣欣向荣?为了更好地了解移民村近几年来的生活变化状况,让调研工作落到实处,国…
暑期“三下乡”实践心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义不容辞
中国大学生网8月20日电(通讯员吴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也做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理应更深一步的了解和弘扬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具有五…
创企业新风华 扬年画总风帆
创企业新风华扬年画总风帆企业作为微观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民间艺术的时代传承和现代政府联系紧密的桥梁,还是产品更新换代,改革创新的最前沿的代表。前几天我们调研小分队从民间艺术家和民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