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初次邂逅大吴情”|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1

来源: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作者:中大新华塑说潮情

“初次邂逅大吴情”|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1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以及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倡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本着当代大学生对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怀揣对工艺传承人的敬重之情,塑说潮情队7月15号早上9点踏上了大吴泥塑之乡——大吴村。

“初次邂逅大吴情”|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1

图一:塑说潮情队在浮洋镇合影

走近泥塑文化传承人

吴光让先生简介:

吴光让是大吴泥塑第 23 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北京·2008)”、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等最高奖项。所作的大吴泥塑史上至今最大型泥塑“潮州人一生礼俗” (135 个人物)为广东省博物馆收藏。

“初次邂逅大吴情”|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1

图二:吴光让先生制作优秀作品

“初次邂逅大吴情”|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1

图三:吴光让先生获得的荣誉

吴光让先生作品简介:

“出花园”表达的场景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出花园。即年满15周岁的孩子就需要经历“出花园”。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其中深含潮汕民间艺神韵。作品人物文身生动传神,深具民间戏剧的韵律美感和浓郁的潮州乡土气息。

“初次邂逅大吴情”|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1

图四:潮汕“出花园”

对吴光让先生进行采访:

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得知村里年轻人并没有主动去学习泥塑,当被问及为什么村里年轻人不重视泥塑的时候,传承人无奈地说道泥塑销路不好且成本负担重,加上需要长时间持续坚持,相比之下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目前,传统工艺文化主要还是靠家族传承。以传承人角度来看家族未来传承可行性也并不乐观,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现如今泥塑工艺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思想已几乎消散,陷入了想传外却无人可传的窘境。大吴村关于泥塑文化传承问题已越发突出。

“初次邂逅大吴情”|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1

图五:队员正在采访吴光让先生

访问大吴大吴村村委会

下午2点,队员们到达了大吴文化活动中心,通过与当地政府的深入交谈,得知政府在对到泥塑的推广方面还是很支持的。他们有帮忙联系侨乡,通过泥塑街、泥塑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去推广大吴泥塑。线下泥塑工作室有主动去参与一些培训课来宣传泥塑技艺,在村史馆和私人的大吴泥塑馆展览一些泥塑作品。线上政府建立泥塑电商基地平台,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宣传力度和广度有待提高,销售渠道少且有待创新,老一辈村民对网络宣传操作并不熟悉,村里年轻一代宣传主动性不高。

“初次邂逅大吴情”|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1

图六:队员采访大吴村村委主任

“初次邂逅大吴情”|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1

图七:队员们深入了解大吴泥塑相关事宜

“初次邂逅大吴情”|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1

图八:大吴村村委为队员们讲解大吴村村史

参观修善堂养心社

下午5点,队员们到达修德善堂养心社。大吴村“修德善堂养心社”新堂落成是当地慈善事业的一个飞跃。参加庆典的星马修德善堂养心社林奕明先生表示虽然他的家族已全部侨居新加坡,但他们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帮助家乡人发展慈善事业,开展扶贫济困,赠医施药并号召身边更多热心人,多捐款,发善心,多多支持家乡的慈善事业!

“初次邂逅大吴情”|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1

图九:队员们参观修德善堂养心社

此次对吴光让先生和村委会主任的采访既让队员体会到泥塑蕴含之美,也让队员清楚了解到文化传承之艰,使得队员在后续实践活动中能够更加深入宣传和保护大吴泥塑。

-END-

文/郑烁玲 黄涵

图/中大新华塑说潮情队

排版/姚雪棉 伍玮瑶

终审/李红飞

2019年7月15号

“初次邂逅大吴情”|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1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6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守护美好家园。此次实践活动…… 邱飞扬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最新发布

聆听塑说,笃行致远 | 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3
经过昨日大吴村问卷调查过后,实践队队员们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样本量,并进行了全面的数据分析。但在当晚的每日一会上,细心的队员们发现这些数据给我们提供的信息还未达到预期,于是队员们决定在今天进行更深…
骄阳似火热情未减,新华学子深入泥塑 | 下乡队伍过程篇 Day 2
7月16日,中大新华管理学院塑说潮情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前往潮州市浮洋镇大吴村,参观吴维清大师的泥塑工作室并进行了采访,希望借此机会能够深入地了解大吴泥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吴维清大师也非常热情且详细…
播种希望,静待成长
2019年8月11-13日,武汉大学“给你我的手”暑期社会实践恩施五队在巴东县大支坪镇长岭岗村支教的最后三天。七天眨眼而过,在这里,我们能够留下的东西很少,或许是一些尽自己所能的知识,或许是一些莫名的感动…
湖北学子下乡暖心支教 兴趣课堂制作创意贺卡
贺卡是人们在遇到喜庆的日期或事件的时候互相表示问候的一种卡片,人们通常赠送贺卡的日子包括生日、元旦、春节、母亲节、父亲节等日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麦田守望者社会实践队的三名志愿者在仙桃市胡场镇下…
XTU赴湘潭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完成宣传手册、调查问卷的制作
(通讯员:何好)8月14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湘潭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宣传组宣传手册制作完成,后勤组调查问卷制作完成。上午,宣传组在负责人的指导下,分工完成对初步制定宣传手册排版及文案修改工作。最终确…
铮铮铁骨铸就艺术之魂
铮铮铁骨铸艺术之魂时光飞逝,团队成员与秋老虎“正面交锋”十天之久,每天都在不同的道路上奔波。彩色的阳光照射在每个人的脸上一点也不温柔,热浪扑面而来,空气中漂浮着干燥与烦闷的味道。是的,或许交杂…
伴晴空万里,绎五彩斑斓
大支坪的天空总是湛蓝澄澈,似乎蓝天白云是这里永恒的旋律。伴随着晴好的天气,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相处也越来越融洽。都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几天以来,与孩子们接触越多,对这句话的感触就越深。有些小朋友…
寻访外地家庭,情系社会基层
八月十七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凭实力调研队前往青岛市黄岛区武夷山劳动市场开展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深入社会基层,了解学生现状。实践队在正式展开调研前,在网…
无废城市宣讲团赴徐州网红小区采访调研
共筑美好家园——化工学院“无废城市”宣讲团赴徐州网红住宅小区走访调查2019年8月20日,中国矿业大学“无废城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到达滨湖花园3期和奎园小区进行走访调查。这次调查,使大家在了解居民环保意…
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
(通讯员廖环宇)“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在湘潭这片红色圣地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了解过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