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茏垒翠溯盛世,留根铸魂是匠心
海南大学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调研团 陈择
7月16日的清晨,天色刚笼罩上些许晨光,队员们在清爽的微风中踏上了去大理的旅程。还未及走进古城,木制的客栈楼房和街上飘扬的桂花香已将大理古色古香的韵味呈现在我们眼前。稍事休息后,团队的第一个行程便是于大理古城中探寻民居彩绘的丽影。
下午的大理晴阳高照,古城中行人稀稀落落,不紧不慢地走在悠长的石板路上。此刻的古城,小酒吧的霓虹还没亮起,商店的支架也还未摆上琳琅满目的小饰品,虽不似晚间热闹,却少了份喧嚣与浮躁,剩余的宁静赋予了我们古朴的时光。古城中的彩绘多为墨色,青砖灰瓦白墙上点缀着或祥瑞或清雅的图案,画的一旁伴有“鱼樵耕读”、“流云飞鹤”等交相呼应的题字。墨竹笔锋狂草雄劲,水墨的山水则意境高远,各色各式,彩绘师傅将墨彩的笔韵在砖墙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不断地驻足观赏摄影,一路走走停停来到了大理古城保护管理局。在这个整洁质朴的小院中,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协助团队联系到了白族彩绘省级代表传承人杨克文师傅的弟弟杨克武师傅,两人一生致力于彩绘建筑的修葺、建设、推广与传承工作,是最能代表的白族彩绘的老手艺人之一。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凭借着对民居彩绘的热爱,杨克文先生通过自学踏入彩绘的领域,以匠人精神坚守并传承着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即弟弟也加入这项事业。从杨克武先生的脸上不难看出这份工作的辛劳与不易,常年的风吹日晒不仅消磨了岁月,也在他们脸上刻下时光的印记。
在杨克武师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古城旁不远处的垒翠园。垒翠园是一处皇家园林式民族文化体验景区,也是杨先生正参与的工作项目。参观时虽已是傍晚时分,大理的阳光却依旧耀眼,错落的景致晕染在一圈圈的光晕中,闪着细碎的金光。皇室建筑又向我们展示了彩绘的别样风采,雕梁画栋大胆运用了精致多样的色彩,以靛蓝、碧绿、朱砂、明黄为主色搭配精巧的雕花图案,使亭台楼阁间处处不失皇家风范。虽然色彩丰富艳丽,但墙面主体颜色仍是白色,留白的艺术让楼宇避免了色彩堆砌的俗气,将花纹的华丽与泥瓦的质朴完美融合,使其相得益彰。可这盛世之景岂是一夕之功,工程量的庞大与工艺的繁琐都耗费了手艺人数年的心血。据杨克武师傅介绍,白族彩绘在墙体上的作画方式是用纸筋灰掺和着白棉纸为原料,在纸料未风干前作画;上色颜料除墨汁外,使用的是就地采集的泥巴作为矿物颜料上色。而比彩绘的绘制过程更为关键的是其前期的样式设计。在垒翠园充分地参观学习后,团队又前往杨氏兄弟所创办的艺术工作室进一步了解这一民间手艺的传承发展现状。
工作室隐藏在一处传统院落的二楼,楼梯间展示这一排排照片,都是杨氏兄弟几十年来的得意作品。其中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位于三楼的传习室。传习室门口高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传承,创新,守道,求成,精心,精工,精益求精”一行字,这也正体现了杨氏兄弟自始至终坚守着的匠人精神。传习室略显简陋,里面的空间被一张习画的大木桌与数把木椅占据地满满当当,桌上则铺满厚实而粗糙的传统棉纸,一幅刚完成的鎏金水绿色图样在其中显得格外精美。在这间简朴的屋子里,我们切身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艰难性。烈日的焦灼,工艺的繁琐,成果回报周期较长都阻碍了年轻人在这条路上前行的脚步。即使是热爱这项文化的杨氏兄弟也表示因为工作过程太过艰苦,他们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继承父业,所以这门手艺也就没有在家族中延续下去。尽管如此,杨克文师傅还是在近些年培养了十数名传承弟子,并创建了从理论学习和平面设计到实际作业的完整的学习体系。此外,杨克文师傅还在大理当地的一所小学教授美术课程,让白族彩绘的艺术在未来一代的心中萌芽。杨克武师傅告诉我们,时至今日,大理的家家户户都仍会在楼成之时请彩绘师傅们去点缀装饰,彩绘作为一种传统仍活跃在民间,融入进大理人民的生活之中。听到这,我们在感到庆幸与欣慰之余也默默期许着,希望彩绘能生生不息,永远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活跃在社会文化之中。
夜间穿过灯火辉煌、熙来攘往的大理古城,窗外的夜空静谧而深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10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