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学子走近南京工业遗产,探访消费时代下的工业遗产转型现状
2019年7月1日至7月7日,由来自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七名大学生组成的“老曲吟新歌”团队前往南京莫愁湖东路(原名二道埂子街)、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和南京1912街区开展调研。调研着眼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业遗产转型问题,结合个性化消费时代背景,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突出行业特色,以期让工业遗产迎来“第二次生命”。
01 团队成员在南财图书馆前合影 孙毅 摄
悠悠岁月,探求“前世”
调研前期,团队成员们翻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南京莫愁湖东路原名为“二道埂子”,曾是南京的“白家老号”白敬宇眼药庄的旧址所在,现存有烟囱一处。南京1912商业街区曾为南京总统府“后花园”,多为民国建筑和城市旧建筑。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的前身则是清洋务运动期间的金陵制造总局,由李鸿章1865年新建,这里经历了从金陵兵工厂到华东军械总厂,到南京晨光机械厂,到晨光集团的演变,是中国军事工业和兵器工业的摇篮。
时代匆匆,追寻“今生”
综合考量前期计划与实际调研情况,团队成员们将莫愁湖东路定位调研第一站。在走访了莫愁湖东路社区居委会的相关负责人之后,队员们了解到,原属于白敬宇眼药庄的烟囱现属于所在商家,因而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这一消息不免让队员们感到失望。
相较于莫愁湖东路,南京1912街区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更为出色。它将原来的南京民国建筑和城市旧建筑改造成为一片热闹繁华的时尚商业休闲街区,餐饮、饰品、纪念品店、酒店一应俱全。无论生活在南京亦或是来南京游玩的游客,很多都被其美名所吸引来,这里已然成为南京一大著名的休闲场所。
与南京1912街区类型不同的是,晨光1865是一个科技创意园区,入驻了上百家中小微型企业。他们在保护原有建筑不受损坏的情况下自行设计办公室。据产业园高管乔经理所言,园区内虽仍保留一些工业元素,但厂房里已经全部改成办公室、企业以及公司等场所,实现了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达到了经济效益与人文效益的兼顾。其中江苏省文化创意成果展示中心与产业园中心场馆,以工作人员解说、图像资料和视频播放等形式,分别展示了园区内的文化创意成果和园区发展历史、发展成果。
02 团队成员与园区工作人员合影 储艺琳 摄
旧瓶装新酒,老曲吟新歌
结合成功经验与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们归纳和总结出“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整合南京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并对此作出具体划分,根据每个地方不同的优劣势精准定位,确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步:“因地制宜”,借鉴成功经验,实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经济与文化相兼顾,打造品牌效应。不同的产业可以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分别找到自己的特点,优化产业结构。娱乐性产业在完善各类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招商引入大量餐饮、休闲等加盟者,举办各类特色品牌活动,吸引大量人流,提升顾客满意度。而科技类产业园,同样应注重完善基础设施,由于其可能存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必须创造优势,例如通过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吸引更多更优质的企业工作室入驻。
第三步:创新升级,串联周边资源,打造工业风情旅游线路,寓教于乐。娱乐性产业在实现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应不忘工业文化宣传,让消费者们在娱乐休闲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历史,提升民众意识。而科技类产业园则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挥我国制度政策优势,发挥人力资本作用,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无论是消费倾向的娱乐性街区,还是科技类产业园,都希望能联动周边景区街区,产生联动效益,打造工业风情特色旅游线路,扩大工业文化影响力,以期迎来工业遗产的“第二次生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17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