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苏州大学文学院“雅俗共赏——百年相声文化探索与当代相声曲艺传承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天津小分队开始进行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位于红桥区的天津相声博物馆,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方式来深入了解相声艺术的百年历史。
在参观之前,成员们已经提前做好了功课。说起相声,它以嬉笑怒骂通达世事、洞悉人生,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起源于北京,繁荣于天津。天津这座城市,在中国的相声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左右,许多相声艺人从北京的天桥来到天津谋生,先从撂地演出开始,逐步进入到茶社、剧场里,在四十年代达到鼎盛,之后走入低谷,直到十年前相声才又开始重新恢复生机。而如今的天津,人们不但可以随时从收音机里听到相声,电视机里看到相声,还可以在茶馆剧场里近距离地欣赏相声。可以说,相声这门“笑的艺术”,已经成为天津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此次开展实践活动的成员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自小受到相声艺术的熏陶感染,对于追溯相声的百年历史干劲十足。来到博物馆后,成员们被意外告知因为场地租金的上涨,此处如今已经不是一个单独的展馆,而是依附在以盈利为目的的谦祥益茶馆中的一个小小的展厅,只能将这许多展品轮流展出。这也让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寻找到发展相声的正确道路,发扬这门大众艺术的决心。
成员们仔细端详这些封存在玻璃下的展品,关于天津相声的历史画卷从眼前徐徐展开。浏览过马三立、陈鸣志、刘文亨等相声老艺术家的手稿和阎笑儒先生的随记,字里行间穿插着无数细碎的笔记删改,方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刻苦不怠、事无巨细;领略过高英培先生收到的抗美援朝慰问团发来的信件和徽章,以及相声老艺人王本林先生在赴朝慰问之前由天津茶馆的曲艺名家们签名的手帕,方知曲艺联系国运,小小相声也能体现爱党爱国大气度……
参观完博物馆后的成员们感受良多,下午继续前往天津名流相声茶馆领略相声现场表演的魅力,从开场贯口《玲珑塔》的灵活跃动到中间四对别有特色的相声演员带来的妙趣横生的双口相声,再到结束时的各色唱段《探清水河》《太平歌词》选段,“包袱”一抖再抖,笑料连贯频发,更有许多天津俗语方言在相声中频频出现,使观众们在跟着台上相声演员们嬉笑怒骂的同时,既感受到快板编曲的精巧构思与相声艺术独特的感染力,又体验到天津的民俗文化风情。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认识到相声艺术不仅拥有厚重书本中所记录的百年历史,而且至今还鲜活着,鲜活在传承相声艺术在台上认真演出的艺人身上,鲜活在台下热情鼓掌呐喊的观众心中,鲜活在爱这门艺术的每个人心中。它拥有着热烈又顽强的生命力,在岁月更迭中愈发耀眼,成为真正的大众艺术、人民艺术。
苏州大学文学院“雅俗共赏——百年相声文化探索与当代相声曲艺传承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5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