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国家三下乡政策,大工学子走进群山
受2020年全面脱贫政策的影响,团队在将近一个月的对外联系和协商后,最终可以前往南筐小学开展夏令营。从7月20号到7月23号,从盘锦辗转北京,成都等地,从火车站,地铁站再到客车站的颠簸……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梦起云滇”公益团队的志愿者们,跨越3500多公里的路程,最终来到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近日,团队为期12天的夏令营圆满结束。
(图一:“梦起云滇”公益团队队员与所有夏令营孩子的合照)在前期招募队员时,团队以吃苦耐劳,注重能力、特长,有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强为原则,经过层层筛选,最终28名队员脱颖而出,成为团队的核心力量。
在准备工作中,为保证支教的顺利进行,他们采取分组制,每个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完成质量,为夏令营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小组合作开展的线下宣传,爱心义卖等活动成功培养了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力,为夏令营的完美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出发前,团队定时进行会议讨论,探讨各项工作进展及日后规划。每位队员各抒己见,大家的思想最终整合到一起,统一完善,推动了团队整体的稳步前进。每次例会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照亮了整个团队前进的道路。
“课程是整个夏令营的灵魂。”南筐小学作为团队第二年的夏令营地点,又有上一年课程框架在前,今年团队成员在备课的过程中,认真吸收往期队员的授课经验,积极学习国内其他优秀团队的备课理念,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在三轮试讲的过程中,成员们模拟课堂,相互提出问题和意见;学习互助,为课程的不断完善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图二:第二轮试讲现场)
到达南筐小学后,不变的是孩子们和上一年一样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只能喝生水、没有室内卫生间,每张床上只有一块木板。由于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学校只开展语文、数学课,其他课程虽然有器材,但已经积尘许久。
变得是更加完善的夏令营。在上年夏令营的基础上,今年的夏令营采取“班主任+成长导师”一对一帮扶制:夏令营开始前班主任组织的主题班会,让每位同学可以深入了解同班同学和每位任课老师;夏令营期间分配给每位孩子的成长导师给予每位孩子全面的关爱与帮助。师生共同创建成长档案,记录他们每天的学习生活情况,根据各种现象给予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正确引导,助力孩子们的成长;结营时由正副班主任组织的告别主题班会使得整个夏令营温暖而不感伤。
(图三:某队员在制作成长档案)
为更好地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团队内部共设立:历史、绘画、书法、音乐、手工、自我保护、科学实验等15门课程。
夏令营期间,队员们尽职尽责,为孩子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各类课程,通过表演、游戏等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由队员王小宁,张磊带来的舞台剧课上,他们通过生动欢乐的表演让孩子们爱上这门课,并积极参与到课堂表演中。实验课的主讲老师林靖涵,武严用一个个简单的小实验,为孩子们讲述了许多物理知识,更是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深了孩子们的理解,为孩子们展现了一片新天地。
(图四:某一队员的舞台剧课堂)
在夏令营期间,团队进行了三次家访,目的在于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以便团队对孩子们进行帮助。团队在夏令营结束前,集体商讨多日,确定了可塑性最大的12位同学给予助学金,对他们在夏令营中表现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希望他们的眼中能多一丝光,有朝一日能走出大山。
“虽然哥哥姐姐明年不一定会来,但‘梦起云滇’的蓝马甲每年都会来!”这是团队努力践行的承诺。今年是 “梦起云滇”专项奖学金在南筐小学实施的第二年,在梨园小学实施的第四年,团队奖学金将继续以他们的期末成绩为标准,激励学生们为自己的未来,为走出大山,回报社会而不断努力。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作者:任淑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29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