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呼吁青少年自觉践行垃圾分类,与此同时促进整个家庭的共同参与。7月12日,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2017、2018级年级专项调研计划——基于垃圾分类问题的调研,由学生结合所在地的垃圾分类建设情况进行自主观察、收集资料,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暑假期间,两个年级的学生纷纷回到家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所在地的垃圾分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所在地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进行了初步调查。在走访过程中,他们与当地村主任进行了交流谈话,了解关于垃圾分类问题的下一步建设;同时走家入户,采访村民,了解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及对垃圾分类的意见。针对调研结果,做了整理分析,了解问题所在及解决意见。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呼吁青少年自觉践行垃圾分类,与此同时促进整个家庭的共同参与。7月12日,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2017、2018级年级专项调研计划——基于垃圾分类问题的调研,由学生结合所在地的垃圾分类建设情况进行自主观察、收集资料,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在分类意识方面,随着垃圾分类的普及,大多数居民通过社交软件、新闻广告、亲人告知等途径了解了垃圾分类,但并未接受过垃圾分类方面的具体教育,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有着垃圾分类意识,但针对于具体的实施还存在“不知如何分类”、“垃圾桶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垃圾分类设施方面,有些地区仍采用传统无分类式垃圾桶,还有着少部分地区无垃圾桶将垃圾随意堆放,不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无法满足部分有垃圾分类意向的居民的需求;在垃圾处理方面,多数地区仍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垃圾分类作为环境保护长期有效的途径,其推广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垃圾回收再利用率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环保潮流,建立长久科学的监督机制是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很多人都知道,可面对去践行垃圾分类,需要在长期有效机制的推动下不断改进。”周新宇在调查报告中发出感慨。
本次实践范围广、周期长、形式多样,共形成调研报告700余份,照片2000余张,横跨中国多数城市,收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垃圾分类建设情况,形成了丰富的资料库,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考,结合专业知识为家乡建设献言献策,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中国。
“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管工学院秉承“精工博学,厚德敏性”的校训精神,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强调“实践出真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争做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34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