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在多个政府机关单位的咨询以及对苗绣企业的实地考察后,调研团收获颇丰,经过整理,调研成果如下:
调研成果一:政府政策的助力苗绣传承与发展
从教育角度来看,政府主导开设绣娘兴趣班、培训班,助力绣娘系统学习,合作交流。
从宣传角度来看,在自媒体平台上,政府积极投放宣传视频;在大众媒体方面,政府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在公交站台的广告立牌上发布苗绣的相关广告。
从政策扶持角度来看,政府既有普惠性政策又有针对性政策。普惠性政策有扶贫车间等,主要投放资金支持、资金补贴以及免税政策。针对性政策主要针对绣娘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会给予更多的补贴,例如免除培训费。苗绣项目在扶贫项目中占比较大,但政府的落实程度还有待考量。
总体来说,政府对苗绣传承和发展比较重视。对有需要的妇女开设培训班,也有定时举办关于苗绣文化的活动。与此同时,调研团了解到当地学校也面向学生积极宣传苗绣文化,通过宣讲会,在中小学以及职业学校开设兴趣班等举措,将苗绣文化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虽然政府对苗绣的支持力度较大,但政府的发展重心主要放在通过发展农副产业带动地方苗绣发展上。
图为在妇女联合会与杨主席交流
调研成果二:企业定位决定苗绣发展模式
目前花垣县几个发展较好的苗绣企业如七绣坊、十八洞苗绣的定位侧重于高端定制,绣品主要以手绣为主。同时,调研团发现,部分企业机绣、手绣都有发展,但是重点并不明确,其生产方式随着消费市场的改变而改变。
在创新创业孵化园中,调研团发现农副产品回报率高且成本较低,而苗绣产品时间成本高,回报率相对较低,所以大多数创业者选择发展农副产品,而对苗绣产业选择较少,展厅内也大都是农副产品,苗绣产品占比并不大。在畅兴文化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发现,苗绣的制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苗绣产业的规模较小。
另外,企业绣品的销售情况较为客观。在本地销售的产品以传统苗服为主,对外出口的产品则以潮流饰品和非传统型服饰为主。产品面向消费者群体不同,企业定位不同,其苗绣发展现状也有所不同。
同时,花垣县苗绣发展的主体仍然是散落在各个村落的家庭散户,尚未形成规模化以及产业化,这让相关组织统一管理有了一定的难度。
图为在七绣坊由石佳董事长母亲带领进入生产房
调研成果三:经济水平影响苗绣传承积极性
调研团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随着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程度不断加剧,苗族人对苗族文化缺少了解。
花垣县内有百分之七十七的苗族人,其中多数对苗族文化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但对传承和发展苗绣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绣娘仅仅将苗绣作为其副业,并未全身心投入苗绣事业,导致手工苗绣的生产效率低。绣坊缺乏绣娘,对于订单有心无力,人手不够,导致很多订单无力承担。同时,技艺精湛的绣娘数量少,高质量的手工绣品产量少。
目前,绣娘的主要组成人群年龄偏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无法自主研发符合当代潮流的绣品。但外来研发团队的作用发挥比较局限,无法满足苗绣创新的迫切需要。
不同村镇经济情况不同,苗绣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差别较大。以十八洞村为代表的脱贫领头村,经济发展情况较为乐观,对于苗绣文化的传承也更为重视,本地人的传承意识较为强烈。其他经济发展落后的村落则淡化了文化传承这一概念,更注重经济的快速发展。
图为在人社局展开座谈会
调研成果四:其他限制苗绣发展传播因素
调研团在前来考察的过程中发现,花垣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湘西苗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受到了限制。
苗绣学习及制作耗时长,针法复杂,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且手绣产品价格偏高,一般消费者无法承受。
同时,因为时代的发展,对苗绣的创新可能会丧失其原有的独特性,这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控。
调研成果五:“让妈妈回家”项目现状及成果
调研团在七绣坊了解到,作为苗绣“让妈妈回家”的培训基地,七绣坊一直努力吸引外出务工的妈妈回乡工作,方便她们获取收益的同时照顾家庭和孩子。基地自成立以来,绣娘返乡数量增多,留守儿童数量减少。
但是目前绣娘的工资较低,与在外务工相比所得工资可能只能满足日常开销。这也成为年轻一代不愿留在本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为七绣坊绣娘的孩子
图为七绣坊作品
调研成果六:“互联网+”平台的限制因素
苗绣产业正在开放“互联网+”的发展平台,但电商平台目前发展还是很缓慢。调研团归纳了电商平台发展缓慢的原因:
1.苗绣知名度不高,受众少;
2.顾客认为网购的可信度不是很高;
3.实体店铺推广少;
4.手绣价格高;
5.高端消费者不会选择网购;
6.经济发展无法支撑电商平台的推广。
图为在孵化中心与杨副总交流
调研成果七:苗绣发展的未来计划
调研团在农村农业局专访了龙主任,主任向调研团介绍,农村农业局将于十月份举行范围包括全湘西州的大型培训,希望借此挖掘出更多的人才,为苗绣发展提供动力。龙主任还提到,他们正考虑通过改良苗绣载体来提升苗绣绣品的价值,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政府正在计划整合花垣县周边村镇的合作社,以此提高花垣县苗绣的生产力。
企业将以高端生产为企业发展起点,结合“互联网+”融入现代信息网络,逐渐扩大苗绣生产线,后期建立子品牌来宣传并销售湘西苗绣产品。
农村合作社将改变纯手绣的生产模式,考虑引入机绣,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为了扩大市场,农村合作社将摒弃部分线下交易,发展线上交易。
“互联网+”对湘西苗绣来说是挑战亦是机遇。至今调研团已经大致了解了苗绣在花垣县的发展状况,苗绣文化还没有被多数人熟知,苗绣产业也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在为苗绣做着自己的努力。
苗绣,借助着政策的东风,在绣娘们的细心呵护下,发挥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调研团相信,在政府、企业、传承人以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互联网+”一定会给苗绣传承带来新希望,使之爆发出新的生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1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