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校友之中有许多选择留校任教,将大工的精神言传身教,代代流传。
我们“苏韵流芳,连理锦绣”暑期社会实践团有幸联系到了数学科学学院的退休老师孙育贤老师,老师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在博留食堂聊一聊。
孙老师年事已高,身体仍十分硬朗。对我们非常热情,邀请我们吃午饭。
老师回忆了自己的大工时光。孙老师于1956年进入大连大学工学院学习。他首先特别提到了屈伯川老校长。
“德国留学回来的洋博士啊,蒋介石要,延安也要,最后选择跟共产党走,在延安自然科学学院当教务长。李鹏你们知道吗?就是他的学生。他是一个热心国家教育事业的人,后来在大连创办了大连工学院。”
老师娓娓道来老校长屈伯川老先生的故事,流露出了深切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当初的新生苏维埃政权力量仍十分弱小,条件艰苦,但是屈伯川先生已经看出了人民和历史必将选择中国共产党,只有加入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自己办好教育的理想。
再谈到自己的经历,老师表示当初填报大工也是一时机缘巧合,当时的高中老师给予厚望,建议他北上学习人工橡胶合成技术,又由于历史原因,最终戏剧性地成为了一名大学数学老师。
“老校区你们去过吗,就是原来的旅顺高专学校,我们那个时候白天给老师改作业,晚上上晚课,结束得还很晚。那时候学校边上路也不好,只有一班汽车,大家使劲挤,挤不上的就走好远去转两班电车去吧哈哈哈。”老师回忆起那时候的艰苦条件,语气轻松,我们会心一笑的同时,对老一辈大工人的敬重又加了一分。
谈到现如今的科技进步,老师以教学使用的计算机为例,用专业术语给我们讲解一代代计算机的使用原理,“以前算一个十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我们要算多久?一个星期。国防工程项目要求不能算错,两个人分着算,一步一步迭代,算完了再一点一点校对,多麻烦,耗电也大。现在不一样了。”
关于大工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孙老师作为扎根于大工的第一代大工人,亲眼目睹了教学条件日新月异的变化,认为在教学软硬件的投入,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格外必要,不断创新,在学术上不固步自封,努力尝试突破,学校的实力才会有进步。
谈及大工对人才培养的效果,老师表示在其他学校从教的好友都反映招收的大工学生学习认真,“风气正”。学校的红色教育正是要求大工人在培养扎实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求学的坚定信念。
老师也问到了我们个人的学习规划。老师强调要抓住学习的资源与机会,不断学习,对新生事物充满热情。
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甚至顾不上眼前的午饭,处于对老年人吃凉食伤胃的考虑,我们不得不中途打断了几次让请老先生先用午饭。
谈话非常热烈,我们采访的同学都度过了一个充实的中午,收获颇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2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