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从我国确立并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发展成绩显著,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但地下水超采、重金属污染、耕地荒漠化加重等问题不断涌现,为此,国家开展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休耕战略战略布局,缓解耕地过度开发,恢复土地肥力,提高耕地产量,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为深入了解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农户土地质量和休耕情况,我们前往甘肃省会宁县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调研活动,通过这八天时间我们队调研了当地的三个镇子:翟所镇、柴家门镇、太平镇,对当地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会宁县的农户和休耕政策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图1队员在太平镇合影
甘肃土地荒漠因何而起?
在调研的这八天里,我们发现会宁地区的耕地存在严重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干旱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这里几乎99%的农户都经历过旱灾问题,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灌溉方式只有降雨,在访问农户时,出现最多的一句就是“都是靠天吃饭,雨水多了收成就好”,作为农民,谁不希望收成能有所增长,但却又无可奈何,由于连年的降雨稀少、灌溉设施的严重缺乏导致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农户连个人的温饱问题都不能保证,更不要提通过粮食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没有经济收入又怎么去买灌溉设施,增加粮食产量,形成恶性循环。除了灌溉问题之外,土地过度种植也是土地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为加大粮食供给,耕地常年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使土地肥力得不到恢复,越种土地肥力越低,土地肥力越低就越需要种。图2队员到农户家中调研
试点地与非试点的差异是什么?
此次调研我们选择了试点地与非试点地农户,通过数据可以反应出,试点地农户基本都表示愿意休耕,但在非试点地的农户有一部分表示并不愿意休耕,影响他们产生休耕意愿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农户的兼业程度不高,除了耕地之外没有其他收入,如果失去土地,他们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虽然了解到休耕的好处,但迫于生活不能采取休耕措施,除此之外,他们对休耕的目的、意义、实施流程等并不了解,缺少政府的宣传,虽然队员们给农户进行了讲解,但却只是片面的,不了解的事物很难产生意愿。
我们在访问过程中,也去到了代湾村等休耕试点区,这里的农户相比其他调研的,休耕意愿更加强烈,他们接收了政府的大力宣传,充分了解休耕,对于休耕具体的政策也知道一二,愿意通过休耕的方式,恢复土地肥力。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由于需要通过其他手段提高产量等原因导致他们耕地的成本比较高,收入无法与成本对等,有部分农民甚至每年都入不敷出,所以通过休耕,一方面他们的耕地可以休养生息,提高土地肥力,另一方面,他们可以从中获取休耕补偿,这远大于耕种带来的收益。当问到这些农户对休耕补偿的满意度时,基本上都非常满意,而且他们都看好休耕的开展,相信通过休耕能给当地的土地质量带来新的转机,让来年的粮食产量有所提升。图3队员正在访问兼业农户
政府咨询 了解情况
我们在调研时前往试点地政府,询问当地的休耕情况。以太平镇代湾村为例,当地实行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地面积可达到2000亩,休耕补偿与甘肃省普遍补偿一致,为500元/亩,但这500元里有300元直接发放给农户,另200元作为管护费,先由政府代收,通过竞标等方式进行选择,有竞标者对所有土地进行休耕处理,主要是通过种植豆子的形式,充分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供给。
通过这八天的调研,我们对会宁县的基本情况已经有所了解,充分感受到了由于灌溉水源的缺乏,加快了当地的荒漠化,给当地农户的耕种造成了很大困难,让他们只能选择“靠天吃饭”。在休耕方面,可以看出农户愿意为恢复土地肥力,休养生息,总体情况良好,但存在不愿意的情况,对于他们,应该针对不愿意的原因,给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让农户能够做到自主自愿的选择休耕。
八天的调研时间让我们能够通过深入乡村,从实践中了解民生民情,在调研中发现问题。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做到分析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出解决对策,为乡村振兴之路献计献策,最终实现全面脱贫,共赴小康的目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7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