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制作过程繁复,许多传统工艺日渐失传,为让传统苗族文化持续其魅力,传统苗族服饰释放光彩,让更多人了解其传统制作工艺,2019年8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贵州省巫泥村苗族服饰考察团深入剑河县巫泥村进行考察。
巫泥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苗族村落,保留有较古老的苗族传统以及苗族服饰制作工艺。8月20号上午,考察团一行人早早起床,来到一户苗家里。依据提前了解的苗族风俗向主人问好,看主人穿着日常的苗服又询问其苗服是否是每天穿,主人表示苗服有日常穿的和重大节日穿的,日常的和普通衣服一样洗涤、存放,重大节日穿的一般都不能用水清洗而且平时都是层层包装存放在不易触到的地方。
见我们兴趣浓厚,主人问我们是否想要体验一下穿苗服,并表示可以将她儿子和女儿的苗服借我们试穿,我们受宠若惊,欣然同意,穿苗服一直是此行的愿望,没想到被热情的主人一下就实现了。主人一打开包装,便被精美的头饰惊讶到了,苗银打制的头饰如此之轻薄,从包装里取出来时头饰末端在微微颤动,且被制成精美的花朵、凤凰、流苏状等,银饰上的细节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有凸出来的花朵,凹进去的动物,还有镂空花纹,是得有多精巧的手艺才能制作出如此精致的作品。穿上苗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苗服是分成上衣、前裙、腰带、后裙等好几个部分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又是不同的,更增加了穿戴的难度。项圈是一个银制的环,周围吊坠的长度从上往下逐渐递增,稍微动一下便会发出清脆的银铃撞击声,这也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在主人的细心帮助下我们顺利穿上苗服,头饰是最后戴上的,头饰也分两部分戴上去,一个是环住头的主体部分,一不小心苗银就会伤着耳朵,前面的吊坠也会遮住眼睛,显得特别不精神。最上面一部分是以两个插孔的形式插在头上的,这是以五个凤凰为主的银饰,凤凰若有翩翩起飞之势,周围点缀以花朵,象征了苗族人民的凤凰于飞的志向,有的花朵上还以不同颜色的水钻为花蕊。头饰是整套苗服最为精致最为吸引人的部分,戴头饰和不戴头饰的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主人表示因为头饰制作过程太复杂,基本上不会打制了,一般都是找工匠打制。头饰戴上后,队员纷纷坚持不了多久,因为头饰很重压得头受不了,真是那句应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今天之前,我们团队成员对于苗族服装的认识一直停留在网络上的精美图片。通过今天的亲身体验,我们对于苗族服装有了独特的见解。原来精美的服饰离不开刺绣的栩栩如生,精致的头饰离不开银器的小巧玲珑,苗家女儿的美丽更离不开苗服的绚丽夺目。
通过今天的苗服体验,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苗家人的热情。不仅有热情的婆婆为我们主动提供自家儿女的苗服,还有亲切的阿姨为我们仔细穿戴苗服。清脆的银铃谱出了苗族人民的淳朴憨厚,绚丽的服饰表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似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长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家乡贵州民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其黔东南州大量聚居着苗族,有着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村寨,保留着丰富的民族印记,如蜡染、银饰、刺绣、剪纸、锡绣、手工造纸等。但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民族特色手工艺技术正失传,民族记忆日渐消失。在此背景下,更能凸显我们今天对于巫泥村苗族服饰体验的意义非凡。
如今,国家提出“四个自信”方针,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作为西农的学子,我们有使命,也有担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奉献一份自己的青春力量。深入农村基层,探寻传统文化,对话先人智慧,提升文化自信,我们西农学子在行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7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