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深入苗族村落 体验苗服绣染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作者:三下乡社会实践小

苗族服饰制作过程繁复,许多传统工艺日渐失传,为让传统苗族文化持续其魅力,传统苗族服饰释放光彩,让更多人了解其传统制作工艺,2019年8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贵州省巫泥村苗族服饰考察团深入剑河县巫泥村进行考察。

巫泥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苗族村落,保留有较古老的苗族传统以及苗族服饰制作工艺。8月20号上午,考察团一行人早早起床,来到一户苗家里。依据提前了解的苗族风俗向主人问好,看主人穿着日常的苗服又询问其苗服是否是每天穿,主人表示苗服有日常穿的和重大节日穿的,日常的和普通衣服一样洗涤、存放,重大节日穿的一般都不能用水清洗而且平时都是层层包装存放在不易触到的地方。

见我们兴趣浓厚,主人问我们是否想要体验一下穿苗服,并表示可以将她儿子和女儿的苗服借我们试穿,我们受宠若惊,欣然同意,穿苗服一直是此行的愿望,没想到被热情的主人一下就实现了。主人一打开包装,便被精美的头饰惊讶到了,苗银打制的头饰如此之轻薄,从包装里取出来时头饰末端在微微颤动,且被制成精美的花朵、凤凰、流苏状等,银饰上的细节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有凸出来的花朵,凹进去的动物,还有镂空花纹,是得有多精巧的手艺才能制作出如此精致的作品。穿上苗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苗服是分成上衣、前裙、腰带、后裙等好几个部分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又是不同的,更增加了穿戴的难度。项圈是一个银制的环,周围吊坠的长度从上往下逐渐递增,稍微动一下便会发出清脆的银铃撞击声,这也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在主人的细心帮助下我们顺利穿上苗服,头饰是最后戴上的,头饰也分两部分戴上去,一个是环住头的主体部分,一不小心苗银就会伤着耳朵,前面的吊坠也会遮住眼睛,显得特别不精神。最上面一部分是以两个插孔的形式插在头上的,这是以五个凤凰为主的银饰,凤凰若有翩翩起飞之势,周围点缀以花朵,象征了苗族人民的凤凰于飞的志向,有的花朵上还以不同颜色的水钻为花蕊。头饰是整套苗服最为精致最为吸引人的部分,戴头饰和不戴头饰的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主人表示因为头饰制作过程太复杂,基本上不会打制了,一般都是找工匠打制。头饰戴上后,队员纷纷坚持不了多久,因为头饰很重压得头受不了,真是那句应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今天之前,我们团队成员对于苗族服装的认识一直停留在网络上的精美图片。通过今天的亲身体验,我们对于苗族服装有了独特的见解。原来精美的服饰离不开刺绣的栩栩如生,精致的头饰离不开银器的小巧玲珑,苗家女儿的美丽更离不开苗服的绚丽夺目。

通过今天的苗服体验,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苗家人的热情。不仅有热情的婆婆为我们主动提供自家儿女的苗服,还有亲切的阿姨为我们仔细穿戴苗服。清脆的银铃谱出了苗族人民的淳朴憨厚,绚丽的服饰表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似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长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家乡贵州民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其黔东南州大量聚居着苗族,有着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村寨,保留着丰富的民族印记,如蜡染、银饰、刺绣、剪纸、锡绣、手工造纸等。但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民族特色手工艺技术正失传,民族记忆日渐消失。在此背景下,更能凸显我们今天对于巫泥村苗族服饰体验的意义非凡。

如今,国家提出“四个自信”方针,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作为西农的学子,我们有使命,也有担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奉献一份自己的青春力量。深入农村基层,探寻传统文化,对话先人智慧,提升文化自信,我们西农学子在行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7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爱在寒冬 情暖人心

岁末寒冬送温情,资助育人暖人心。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切实关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1月20日-2月3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无敌先锋”实践队的黄小羽深入山东省…… 黄小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爱在寒冬,情暖人心

岁末寒冬送温情,资助育人暖人心。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切实关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1月20日-2月3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无敌先锋”实践队的黄小羽深入山东省…… 黄小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政策助力梦想 奋斗成就未来

政策助力梦想,奋斗成就未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无敌先锋”实践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为推广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积极响应学校“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活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黄小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爱在寒冬 情暖人心

岁末寒冬送温情,资助育人暖人心。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切实关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1月20日-2月3日,中国石油大学…

爱在寒冬,情暖人心

岁末寒冬送温情,资助育人暖人心。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切实关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1月20日-2月3日,中国石油大学…

桂平古艺逢新探:广西师大学子为杖头木偶戏 “牵线搭桥”

在非遗保护日益受重视的当下,为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平杖头木偶戏的“活态”传承,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温馨社区,有你有我 时代呼唤,青年力行

为了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切实了解当下社区的…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社区志愿除旧貌,清扫卫生换新颜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社区居民忙…

最新发布

“净乡之行”实践团,美丽乡村共建设
为了能改善当地重点污染源附近的环境卫生,并且更好的了解昌黎当地污染情况和垃圾治理情况,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旗下的“净乡之行”社会实践小分队成员正式开赴裴家堡村进行实地调查。“净乡之行”…
党民一心,精准扶贫,服务群众
本次实践活动在开州区竹安镇进行,我们就精准扶贫问题在竹安镇进行了社会调查。本次活动我们重庆师范大学“奥特曼不打小怪兽”三下乡小组一共十八个人分为四个小组前往了竹安镇的六个市级贫困村庄,分三天前…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召开新学期学生干部培训大会
为提升学生干部的履职意识和综合素质,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督促全院学生干部更好、更快地开启新学期工作,8月25日,地理与环境学院于长清湖校区文渊楼C座319教室举办学生干部培训大会,会议由党…
深入苗族村落 体验苗服绣染
苗族服饰制作过程繁复,许多传统工艺日渐失传,为让传统苗族文化持续其魅力,传统苗族服饰释放光彩,让更多人了解其传统制作工艺,2019年8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贵州省巫泥村苗族服饰考察团深入剑…
军乐团汇报表演彩排结束
2019年8月25号,华中农业大学军乐团为汇报表演进行最后一次彩排。自华中农业大学军乐团自2012年成立以来,新团员在入团一年后都会参加一个固定项目—暑期训练。这个训练是对团员体能、意志力、乐器掌控能力的综…
迎新准备活动有序进行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对于19级新生这意味着更多,他们即将迈入人生的新阶段。各高校则准备了一系列迎新活动来让这个人生新阶段有一个不一般的开头,华中农业大学也是如此。当学生还处于假期中,迎新活动负责…
葡萄产业陷入困境,桃子种植转型开拓视野
本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中,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慈云村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大圩慈云村了解当地葡萄产业发展状况,期望通过调研当地实际状况,提出有益于当地葡萄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在调研期间实…
淮阴工学院实践团:农贸自风情,大家共品评
都说,要是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一定要去当地的农贸市场走走。近日,为了帮助淮安市质监局缓解淮安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隐患,同时了解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程度,并切实改…
葡萄产业陷入困境,种植转型开拓视野
本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中,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慈云村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大圩慈云村了解当地葡萄产业发展状况,期望通过调研当地实际状况,提出有益于当地葡萄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在调研期间实…
社会实践队下乡考察
2019年7月10日,我们的“情系林州,艰苦奋斗”社会实践队开启了下乡第一站——黄花镇庙荒村。庙荒村,位于林州市城郊乡人民政府西7公里处。据传,明朝洪武七年建村,当时原地是一片荒坡,西南方有一座古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