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的早晨雾雨蒙蒙,密布的乌云为我们遮住了灼热的阳光。为“以慈云葡萄为引,探寻一村一品发展之道”,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的团队于7月8日在大圩镇慈云村展开了对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开始了我们的三下乡征程。
经历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大圩镇慈云村。我们以调查问卷为主要调研方式,探访当地葡萄种植情况。团队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调研,村民们都热情耐心地为我们解答了疑惑。我们调研的第一户人家位于村口处,这里的路呈井状分布,条条路间都能够互通,给每年葡萄节游客进入园内采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足之处就是由于受到便宜路 旁河流的限制,无法拓宽路面,导致条条路都比较狭窄。经过询问,我们了解到原本的水泥路在政府的扶持下变成了如今柏油路。
图为团队成员向村民询问慈云村葡萄发展现状。 通讯员 赵承昆 摄
这位奶奶家的葡萄园叫老寿星葡萄园,她热情地邀请团队成员到家中,并和我们讲述了葡萄发展史。我们从中了解到大圩葡萄发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慈云村和新民村的带领下,这里的人们逐渐了解并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结合了当地的情况形成了规模化的葡萄种植。随着葡萄经济利益的提高,其种植趋于泛滥化,自2008年后,葡萄市场饱和,生产也相对过剩,但总体上慈云村葡萄的发展也保持着相对稳定。
采访途中团队成员还遇到慈云村最早一批种植户——黄勤龙,黄阿姨热情地带领我们去参观她的葡萄园,详细地介绍各种各样的葡萄品种,并且还让大家品尝这些香甜可口的葡萄。在阿姨朴实的笑容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亲切,更多的是农民的不易,早出晚归的耕作生活成为了常态,虽住在金葡萄小区,可每天早上还得早早出发来到葡萄种植园,每天晚上总是很晚才回到家中。日晒雨淋对于他们来说也成为了家常便饭,葡萄的每一阶段都是他们一步一步用手培育出来,最终才成就了如今的一番规模。
图为黄阿姨邀请志愿者品尝园内葡萄。通讯员 赵承昆 摄
团队成员在提前了解到慈云村葡萄的种植情况后,也发出了许多疑问。“为什么这里的葡萄产业链很短呢?怎么我们见到的都是鲜果销售呢?”对此,许多村民都帮助我们解答了这个疑惑。原来这里确实存在酒厂,但由于酒厂给出的价格较低且这里的葡萄出酒率不高,所以很少的村民会将葡萄卖给酒厂。至于葡萄干,少部分村民带头进行实验,却因为当地气候条件不足以使其成为葡萄干,加之技术、人才的匮乏,不得不放弃产业链的延长。团队成员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向学校反馈,发挥知识技能的优势,同时也查询相关资料与村民讨论交流,为慈云村发展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在此次活动中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在三下乡征程中,我们迎难而上,不畏艰辛,我们的力量可能还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但我们的心始终与村民的心联结在一起,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助力。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为肩上那一份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而奋斗!我们有理由相信,慈云村的明天会更好,大圩镇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7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