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善了前期的准备活动后,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赴慈云村暑期实践团队于7月8日上午9点抵达合肥市大圩镇慈云村,开展为期4天的实地调研。本次调研团队成员将会走进大圩镇的内部,探究大圩葡萄的发源地之一,慈云村。
大圩镇的葡萄最早起源于慈云村和新民村。在2000年的时候,政府会给予每位农户、每三亩地500块钱的资金补助,用来购买葡萄的幼苗,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启动资金。至此,慈云村拉开了种植葡萄的序幕。
2000年到2008年间,葡萄产业在慈云村得到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品种,晶莹饱满的外观,新鲜美味的口感,使得慈云村的葡萄很快得到了消费者们的青睐和认可。同时,成熟完善的种植技术,大圩土壤所拥有的先天种植优势以及可观的利润收入,使得大圩镇掀起了一股全镇种葡萄的热潮。
慈云村的葡萄之所以能够从众多水果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圩镇的一张名片。除了村子的先天优势外,还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前大圩乡党委书记,张玉轩同志。一提他,村里的人们都赞不绝口。其中一位热心的村民——梁发明,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张玉轩书记的光荣事迹。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村民梁发明的照片。
梁发明先生是慈云村最早一批种植葡萄的农户,那时还是在他隔壁新民村的哥哥介绍下开始的。有了政府资助的启动资金,再加上哥哥的引导,梁发明果园里的小葡萄也开始慢慢成长了起来。但毕竟是第一次种植葡萄,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又遇到2003年“非典”的爆发,慈云村葡萄的种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张玉轩书记了解到情况后,决定亲自下乡访问,向村民们询问葡萄种植中所遇到的困难,在了解情况后,张书记选择“对症下药”。针对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张书记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来村里为每位村民就种植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张书记会同一些军队人员,来村里帮助村民们采摘葡萄。在张书记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葡萄种植技术变得愈发成熟,慈云村的葡萄也以“形肥味美”、“物美价廉”的特点而被人们所熟知。说到这里,梁发明先生不禁叹了一口气,由于大圩镇葡萄种技术的成熟和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在2008年后,葡萄的销售市场呈现出一种饱和的状态,导致近些年的慈云村葡萄的销售利润成下降趋势。再加上村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为村民在镇中修建了一个名为“金葡萄”小区,在种植葡萄的销售淡季,大多数村民都会搬到小区居住。这样的情况,使得广大村民缺少了创新意识,安于现状,不愿意主动去与地方政府展开沟通交流,只期待着政府的扶持和援助,种种因素导致慈云村葡萄产业发展越发缓慢。
在实地采访中,许多村民抱怨政府没有对他们进行扶持政策,殊不知村中新铺的柏油路,新建的公共服务设施,日益提高的住房条件,都是政府给予他们无形的帮助。虽然,没有进行资金上的直接补助,但镇政府已经为村民创造了很多的外在条件。慈云村要想摆脱单一的“一村一品”标签,改变成“一村多品”,一方面离不开镇政府的引导,更重要的是村民们内心有想要创新的,突破传统的渴求。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慈云村葡萄市场饱和的现状。
慈云村的葡萄不仅味道好吃,连造型都是爱你的形状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49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