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名:赴大汶口科技支农帮扶实践服务团队
地点:泰安市大汶口镇
时间:8月26日和27日
成员:李鑫昊 刘京雷 李洪冰 杨明航 李亚轩 王禹 梁琳 刘莎莎
背景: 汶河古渡,波光粼粼。8月26日、27日,赴大汶口科技帮扶实践团队于大汶口镇开展“用己所学,帮扶农民,感受文化,丰富自我”的社会实践活动。大汶口镇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和命名地,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镇,此镇已有近400年历史,在这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我们开始了我们的科技帮扶行动。
过程:
实践目的
针对垃圾分类热门话题,宣讲垃圾分类并结合乡村文明相关知识,以及感受大汶口文化。
调查走访阶段
团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登门调查走访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走访,我们更加详细了解到:多数村民习惯垃圾随处丢、混着放。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我们认识到:阻碍垃圾分类的主要主观因素,则是不愿分、不想分、不会分、懒得分。只有引导村民提高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村民们才会从“当事人”转变成“主人翁”,垃圾分类才会成为乡村文明的新风尚。于是,在调查走访的同时,我们对村民做了宣讲邀请,邀请他们来参加27号的宣讲会。
学以致用
宣讲场所我们选在了一位蜂农爷爷家中,团队中一名曾经选修过蜜蜂养殖学的同学与爷爷谈论了蜜蜂养殖的相关知识,我们也参观了爷爷养殖蜜蜂的蜂箱。临走时,这位爷爷还写了一副“尊师重教”给我们,勉励我们尊敬师长、敬畏知识,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
宣讲会准备
选择以宣讲会的形式进行科技帮扶,是因为我们认为比起街边讲解,宣讲会形式能够更加详细全面地讲解知识点。开始之前我们积极准备资料,尽可能的做到详细具体又生动。
在8.27号早,村民们按时来到宣讲会现场,可以看出村民还是对于垃圾分类等知识还是十分关注的。本次宣讲时长30分钟,通过本次宣讲后,大家已经能清楚进行四类垃圾的分类。
感受文化
27日,前往大汶口遗址、大汶口古镇进行文化调研。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6500—4500年。上午,小分队成员参观著名古建筑山西会馆、明隆庆年间修建的"江北第一古石桥"及著名粮仓汶阳田,感受大汶口文化的深厚底蕴。下午,小分队成员走访大汶口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及当地村民,进一步了解大汶口镇当前的发展状况、管理理念、综合竞争力及存在的不足和困境。
垃圾清理
在感受文化时,我们发现在古迹处有一些垃圾,小队同学主动进行垃圾清理,展现了我们山农学子优秀品质。
收获感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2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