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安徽农业大学赴合肥市大圩镇慈云村团队对当地的葡萄种植发展产业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深度调研。
图为团队出发前于校图书馆门前的集体合照。 通讯员 柯星晨 摄
一、 问题的提出
1.葡萄的在当地的发展历史
2.当地发展葡萄有何优势及限制性因素
3.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怎么样(如何突破度过“瓶颈”期)
4.针对目前市场现状,怎样对葡萄产业进行未来规划
5.对于葡萄带动的生态旅游的看法
二、调查方法
1.团队在出发前商讨并制定了关于对大圩镇慈云村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
2.团队十二位成员分为两组:一组前往大棚种植户的棚内进行实地调研;另一组对种植户进行采访调查。
3.团队成员认真询问并听取了当地村委会领导的意见
图为团队成员在种植户的葡萄大棚中进行调研。通讯员 赵承昆 摄
图为团队成员向村民询问葡萄发展产业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通讯员 罗毅 摄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信息渠道:
(1)提前对当地环境进行踩点调查;
(2)向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官员咨询有关当地的特色葡萄产业、本土文化以及专业知识;
(3)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
涉及的方面:
(1)关于葡萄产业及其他林果业发展状况;
(2)对于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情况;
(3)村中近些年来的变化(基础设施、经济、交通等)
四、结论
作为大圩镇的“一村一品”典范—慈云村的发展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突飞猛进,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在从游客接待中心去往葡萄园区修起了多条水泥路,并出于方便销售的方面考虑,在主要道路两旁设立摊位。在指定的游客接待中心内也建设了停车场,缓解了一定的因旅游采摘高峰期游客大量进入而造成的道路堵塞问题。然受到路旁河流及树木的影响,道路相对较窄,并不能满足众多的游客进入葡萄园内,加之慈云村地理位置位于整个大圩镇的内部,多数情况下,多依赖于种植葡萄的村民开车将游客从镇上接来到园内采摘。
图为慈云村内的水泥道路,比较平坦,但受到河流的限制,道路相对较窄。通讯员 赵承昆 摄
这里的葡萄商品化程度较高,可是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并不是很高。在园中,虽然葡萄品种丰富多样,但是真正能销往超市的却寥寥无几。超市的标准不仅仅是在葡萄食用的口感,更是对葡萄的外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此以外,超市给出的价格远远不达种植户的生产成本。从表面上看是超市提出的要求,实质是对当地葡萄发展的技术提出进一步要求。虽然当地葡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品牌优势、产业化程度、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都较低。一方面外部环境提供的资金投入不足,虽然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建设,有所改善,但是发展资金还是处于短缺状况。另一方面,在慈云村内部,村内多为中老年人在家中种植葡萄,不光光是葡萄的种植规模较小,这些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也并不高,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创新意识不足,自我改善动力不足。部分村民对于新事物,新技术还缺乏了解,加之技术服务人才和技术服务较为落后,葡萄整体产业发展慢。至于大圩镇慈云村内的都市农业及生态旅游在近几年的葡萄文化节带动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却因生产设施和相关娱乐配套设备不完善,致使生态旅游发展优势不明显。总体来说,慈云村正处于华丽蜕变的瓶颈期,相信慢慢去解决这些限制性因素,一定可以实现慈云致富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52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